但由於現有的所有限制,中國政府很長時間沒有觸動礦工。長期以來中國在比特幣挖礦方面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至今佔有世界算力的 60% 以上。憑借相對廉價的電力充裕,再加上發達的微電子產業,可以快速建立針對特定計算過程的特殊礦工的供應,以挖掘加密貨幣,已經成為該業務在中國蔓延的主要因素。在新疆、內蒙古、雲南、四川創建了巨大的礦場。成百上千台機器全天候進行計算,以確認區塊鏈上的交易。為此,根據比特幣算法,礦工獲得了獎勵。業務規模驚人。一個擁有價值數百萬美元設備的礦場可以像整個城市一樣消耗電力。根據劍橋大學的計算,一般說來,僅在全球範圍內開採比特幣,每年就需要 133.68 太瓦時的電力——這比瑞典或烏克蘭的年能源消耗量還多。
然而,北京走得更遠。四川的例子表明,即使在水力發電廠發電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損害的情況下,採礦也不受歡迎。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卞永祖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強調,中國不僅出於環境原因加強對比特幣的禁令。卞永祖專家說:
“我認為主要原因是比特幣最近出現了一些狀況:一是比特幣的價值波動非常大,前段時間暴漲暴跌的狀態反映了比特幣被操縱的痕跡比較明顯。這會使很多參與比特幣交易的投資者面臨極大的風險。再加上比特幣的槓桿率非常高,投資者很容易爆倉,有可能給整個金融體系帶來衝擊;二是比特幣還有一些其他的負面作用影響,比如進行黑市交易、非法轉移資金等。因此這些都使得國家必須要出手,從源頭挖礦業務上控制比特幣。另外,近來國家對綠色發展日漸重視,尤其是在碳達峰、碳中和方面發佈了一系列政策。而比特幣的挖礦機確實是耗能大戶,這樣一個似乎沒有甚麼價值且受到操縱的東西,同時又耗費了大量的能源,與國家的發展戰略不相符,我想也是政府決定關停的一個重要原因。”
與此同時中國金融監管機構正在對有關加密貨幣的金融結構實施新的禁令和命令。例如,今年5月互聯網金融協會、銀行業協會和支付清算協會聯合發佈了一份文件,禁止國內金融機構從事加密貨幣業務以及發行與之相關的衍生金融工具。日前,據中國媒體報道,中國央行再次與包括支付寶在內的銀行機構和支付服務進行了對話,提醒他們需要獨立分析、識別和抑制任何與加密貨幣有某種關聯的交易,無論是轉賬資金、開戶等。由此可見,目前的這些措施,加上禁止挖礦,在不久的將來幾乎將使任何與加密貨幣相關的活動失去意義。正如卞永祖專家指出的那樣,比特幣在中國沒有未來。他說:
“當前全球投資者已經日趨認識到比特幣可能是沒有前途的,畢竟大多數政府不承認比特幣合法。而且我們可以看到,炒作比特幣的行為明顯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從這一角度來看,比特幣的發展前景基本上比較黯淡。我認為政府對比特幣進行打壓,一方面是順應這一趨勢,另一方面也會使得比特幣的前景越來越消極悲觀。”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原則上會放棄在金融領域進行創新。北京只是在努力,首先整頓這個行業;其次在自我監控下開發數字貨幣技術。例如,中國可能成為第一個成功讓國家數字貨幣廣泛流通的國家。數字元試點項目(DCEP)正在中國許多主要城市進行。上周工商銀行宣佈已開通3000多台可以將法幣兌換成數字貨幣的ATM機。計劃在第一階段,數字元將逐步取代流通中的現金。而在 2022 年北京冬奧會期間將更廣泛地使用數字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