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改變孩子到改變父母:中國現代家庭教育出現哪些新變化?
© AP Photo / Andy Wong從改變孩子到改變父母:中國現代家庭教育出現哪些新變化?
© AP Photo / Andy Wong
關注
評論
隨著中國社會的變化和教育理念的更新,父母們逐漸認識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的重要作用,“父母培訓班”也隨之出現。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中國教育專家和家長對學習更健康的教育觀念、改善親子關係的做法表示認可,並強調了家長在教育中的榜樣作用。同時,專家們也指出,家長培訓需要具備科學性和規範性,避免模式化的家長教育給孩子帶來額外的壓力。
近年來,“如何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痛苦”這一話題在中國社交平台上備受關注。許多網友吐槽自己的父母缺乏健康的教育觀念,還提出“如果做父母需要考試,大部分人是無法合格”的觀點。
在此背景下,“與其改變孩子,不如改變自己”逐漸成為一些家長新的教育理念。“家長學校”“父母培訓班”等也應運而生。這些培訓班通過情境模擬、作業反饋等方式,幫助家長反思和理解自身行為對親子關係的影響。例如,課堂上會設定一個情景討論:孩子玩手機怎麼辦?一位家長扮演“學習前”的自己,用發脾氣、語言責罵的方式應對。另一位家長則扮演“學習後”的自己,平和地將手機交給孩子,並詢問,“你是不是遇到甚麼困難了?”家長們首次以這種方式換位思考,不少人感慨道:“以前只顧著自己,根本沒有體會到孩子的想法。”
這種新興的教育模式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浙江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肖龍海告訴衛星通訊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影響非常關鍵。“父母培訓班”的出現說明目前社會越來越關注這一點,這體現了教育觀念的進步。
他說:“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通過言傳身教的榜樣作用來影響孩子。很多孩子的問題,表面上可能出現在學校,但往往可以追溯到家庭。關於這樣的培訓班,我認為它確實有幫助,可以喚醒父母的榜樣意識。否則有些家長會認為自己是家長,就可以隨意玩手機、打麻將,而要求孩子學習,自己卻不學。這樣做並沒有意識到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
同樣,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程方平教授也支持這一做法。他指出,從整體來看,雖然中國的教育體系在不斷發展,但在家庭與社會等教育的外部關係上,仍然存在一些普遍的問題。因此,中國政府多次倡導實現家庭、學校、社會的融合,避免彼此對立。然而,在現實中,許多問題依然存在。例如,由於家長對教育缺乏瞭解,往往將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而學校則將壓力推給家長。家長培訓的出現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反映了實際的需求。
除了專家的觀點,家長們的聲音也大多支持這一做法。來自上海的程女士表示,“父母培訓班”是一項非常必要的課程。她認為,許多父母只是機械地模仿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缺乏現代教育方法的靈活性和科學性。
她認為,“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衝突或緊張關係,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父母不懂得如何處理這種關係。尤其是在我們這樣的社會里,父母往往不自覺地認為孩子應該服從自己,而沒有意識到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也應該通過平等地溝通來維護。”
來自成都的新手媽媽劉女士也分享了她對“學習如何育兒”的積極態度。她認為,成為一位好母親需要不斷學習和自我反思。
她說:“從小我就意識到,父母對待我的方式有時候並不恰當。比如,他們常常拿我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無論是誇獎還是批評,這實際上都不利於我建立健康的自我認知。這樣的比較也讓我不自覺地模仿,會與他人對比,容易產生自大或自卑的情緒。現在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更加明白要避免這些問題。我認為,像這樣的父母培訓班非常有幫助,我也很願意去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媽媽,為孩子提供真正的支持和鼓勵。”
儘管大多數觀點認可“父母培訓班”在某些情況下具有正面作用,但專家也強調適度和規範的重要性。程方平教授指出,如果家長培訓班缺乏科學依據,容易演變成一種模式化教育,不僅無法有效地指導家長,反而可能給家長和孩子帶來額外的壓力。
他說:“培訓不應只是提供一種模式,而是要讓家長理解孩子,給孩子寬松的成長環境和多方面的支持。這就要求對家長培訓進行規範,培訓內容的選擇也很重要。如果僅僅是模式化的教學,比如所有人都要成為學習尖子,這並不現實。因為社會需要各類人才,比如體育好、溝通能力強、有創造力的孩子,而這些並不是靠一種固定模式就能培養出來的。”
他強調,教育是一項針對具體孩子的工作,絕不能一刀切模式化。家長教育也應該有深入的研究和調查,甚至實驗。
肖龍海教授也認為,家長如果能夠有意識地進行一些改進,學習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對孩子的培養會有所幫助。但關鍵還是在於個人,家長應當身體力行,將理論和所學應用到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