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40823/1061130128.html
“雙減”之後,中國教育何去何從?
“雙減”之後,中國教育何去何從?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8月初發佈的關於服務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從國家發展全局出發加大教育資源供給和提升教育服務質量的主題。文件確定了主要優先方向,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雙減”政策實施後教育體系的發展方向。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程方平教授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就學校教育的任務及其發展所需的必要條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2024年8月23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4-08-23T19:12+0800
2024-08-23T19:12+0800
2024-08-23T19:12+0800
評論
中國
教育
政策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1955/99/1019559903_0:0:2000:1125_1920x0_80_0_0_4c61ed66d627981d03cc5317d73010f8.jpg
8月3日,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文件旨在創建更加穩定和靈活的經濟,能夠適應消費者偏好和期望的變化。文件指出在傳統增長點的有效性逐漸減弱之際,服務業作為經濟增長驅動力的重要性。此外,文件還提到增加教育服務供給、提高教育服務質量。這在中國引發了關於是否應該放棄三年前推出的“雙減”政策的爭論,該政策大大遏制了中國的教培市場,旨在減少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支出。程方平教授認為,此前採取的這一措施是在需要改變方針的情況下採取的。如今教育體系正在經歷一個新的適應期:子女教育支出已成為中國家庭平均預算的重大負擔。據中國青年網報道,從學前三年到大學本科畢業,一個家庭的教育支出是23.3萬元左右。近十年來,不少家長和老師指出,考大學、找工作時的激烈競爭,讓孩子們在學校里的學習變成了艱苦的競賽和一場又一場的考試。然而,教育的終極意義是由教育系統希望培養甚麼樣的人以及他應該具備何種技能來決定的。對於先於有針對性地發展專業能力的初始教育階段尤其如此。儘管教育是服務業和勞動力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需要國家、服務提供者及其消費者的特殊對待。這一領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所有市場參與者和監管機構的共同努力。2021年出台的“雙減”政策旨在減輕學生額外的學業負擔和家長的經濟負擔,減少社會不平等並改善學生的身心健康。高昂的教育成本經常被家庭視為影響他們決定生育二胎和三胎的關鍵因素之一。中國始終致力於提高商品和服務質量,發展高科技經濟領域,發展新的生產力,擴大內需,力爭在未來十年內達到發達國家的生活水平。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40705/1060263573.html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40607/1059620610.html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11217/1035001756.html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4
葉甫蓋尼· 帕夫洛夫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a/15/1044919955_16:0:289:273_100x100_80_0_0_839f3cb49da165226ab8b273592c1338.jpg
葉甫蓋尼· 帕夫洛夫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a/15/1044919955_16:0:289:273_100x100_80_0_0_839f3cb49da165226ab8b273592c1338.jpg
News
cn_CN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1955/99/1019559903_23:0:2000:1483_1920x0_80_0_0_e682f5fce312c9eb15145b682718ec9d.jpg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葉甫蓋尼· 帕夫洛夫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a/15/1044919955_16:0:289:273_100x100_80_0_0_839f3cb49da165226ab8b273592c1338.jpg
評論, 中國, 教育, 政策
“雙減”之後,中國教育何去何從?
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8月初發佈的關於服務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從國家發展全局出發加大教育資源供給和提升教育服務質量的主題。文件確定了主要優先方向,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雙減”政策實施後教育體系的發展方向。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程方平教授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就學校教育的任務及其發展所需的必要條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8月3日,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文件旨在創建更加穩定和靈活的經濟,能夠適應消費者偏好和期望的變化。文件指出在傳統增長點的有效性逐漸減弱之際,服務業作為經濟增長驅動力的重要性。
此外,文件還提到增加教育服務供給、提高教育服務質量。這在中國引發了關於是否應該放棄三年前推出的“雙減”政策的爭論,該政策大大遏制了中國的教培市場,旨在減少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支出。程方平教授認為,此前採取的這一措施是在需要改變方針的情況下採取的。如今教育體系正在經歷一個新的適應期:
“前些年出台的‘雙減’政策在當時的環境下具有一定合理性,因為校外教育培訓已經引起了極大的教育和社會問題,學校教育幾乎被社會培訓所替代,課時費更是動輒幾百甚至上千元,明顯造成了教育恐慌的趨勢。但是‘雙減’政策後,由於學校教育本身的不足和缺陷,使得民眾的一些教育需求無法被滿足。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有些地區隨後公佈了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允許一些機構展開適當的培訓業務。”
子女教育支出已成為中國家庭平均預算的重大負擔。據中國青年網報道,從學前三年到大學本科畢業,一個家庭的教育支出是23.3萬元左右。近十年來,不少家長和老師指出,考大學、找工作時的激烈競爭,讓孩子們在學校里的學習變成了艱苦的競賽和一場又一場的考試。然而,教育的終極意義是由教育系統希望培養甚麼樣的人以及他應該具備何種技能來決定的。對於先於有針對性地發展專業能力的初始教育階段尤其如此。
程方平說:“就’減負‘問題而言,我個人認為有必要明確哪些‘負擔’需要被減掉。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並且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問題。比如在訓練思維能力、提高身心水平方面需要一定的力度,也就是說需要給學生一定的負擔,但是在無效的反復練習和題海戰術問題上,類似一個生字抄五十遍這種負擔,則是在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一定要減去的。對此監督部門、研究部門和決策部門應該及時將問題反映出來,讓決策者和消費者都能夠更加理智、從容地解決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社會輿論也需要引導大眾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學習的首要目的是學會生存,這也是公民的基本能力,因為教育是面向所有國民的,不是只針對少數尖子生。如果這些關於教育的基本問題能夠梳理清楚,那麼很多事情就變得很好解決。從這些角度來看,‘雙減’政策出台後近年來當局做出的一些嘗試和局部反復,可能都是在為這樣的調整做準備。”
儘管教育是服務業和勞動力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需要國家、服務提供者及其消費者的特殊對待。這一領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所有市場參與者和監管機構的共同努力。
程方平說:“當然,這種反復不能是簡單的反復,比如關於校外培訓機構要有相應的法規細則、監督制度,群眾意見和監管部門也都要及時跟上。畢竟教育消費有別於其他消費,其副作用是深層的。對於培訓資質是否合法、培訓體系是否科學、機構是否存在亂收費現象等,都需要進行督導和監察,同時也可以將部分監督權交給消費者。總體來看,我認為需要嚴肅看待教培行業,針對行業的問題出台法規、建立良好的監管和扶持機制,而不僅是說為瞭解決就業或拉動居民消費,如此科學合理的管理才能促進行業長遠的良性發展。”
2021年出台的“雙減”政策旨在減輕學生額外的學業負擔和家長的經濟負擔,減少社會不平等並改善學生的身心健康。高昂的教育成本經常被家庭視為影響他們決定生育二胎和三胎的關鍵因素之一。中國始終致力於提高商品和服務質量,發展高科技經濟領域,發展新的生產力,擴大內需,力爭在未來十年內達到發達國家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