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20926/1044273232.html
北約有意在亞太進行“海上東擴”,與中國面對面較量風險增加
北約有意在亞太進行“海上東擴”,與中國面對面較量風險增加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稱,北約的下一道“防線”可能會設在南海。中國專家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北約有意推動“海上東擴”,這與美國的大力鼓動以及北約主要國家試圖遏制中國密切相關。北約跟中國在亞太地區直接較量的可能性或會增加,該地區的安全形勢將受到較大衝擊。 2022年9月26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2-09-26T20:49+0800
2022-09-26T20:49+0800
2022-09-26T21:15+0800
評論
北約
西方
美國
中國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1/0d/1037079098_0:159:3076:1889_1920x0_80_0_0_e4bdc5240b7f5e3fdc5de910ee8bca96.jpg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指出,蘇聯解體後,北約一直在向東擴張,北約“在眾所周知的防線數百公里乃至數千公裡外進行防禦”。他還說:中國南海研究院副研究員陳相秒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北約戰略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的傾向非常明顯,值得注意是,北約國家事實上正在這一地區進行軍事力量的常態化部署。 他說:今年6月29日,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北約峰會批准了新版“戰略概念”文件,確定了北約未來十年的優先事項、核心任務和方法。這份文件主要針對俄羅斯和中國,文件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之間不斷深化的戰略夥伴關係,以及他們相互加強破壞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企圖,與我們的價值觀和利益背道而馳。”這份文件將俄羅斯稱作對北約安全以及歐洲-大西洋地區和平與穩定“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威脅”。關於中國,文件稱,中國“公開的野心”和“強制性政策”挑戰北約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中國致力於“顛覆”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北約將負責任地共同應對中國對歐洲-大西洋安全構成的“系統性挑戰”。 專家陳相秒錶示,北約目前仍是以美國為主導,美國的戰略重心在哪兒,北約的重心就在哪兒。美西方對中國影響力上升出現擔憂,因此將戰略重心向更靠近中國的周邊地區進行轉移,試圖圍堵中國。陳相秒分析稱:陳相秒強調,北約將注意力轉向亞太會導致該地區多邊安全合作走向退步,政治安全一體化走回頭路。他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今年6月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北約應該立即停止針對中方的無端指責和挑釁言論,放棄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過時理念,放棄迷信軍事武力、謀求絕對安全的錯誤做法,放棄搞亂歐洲、搞亂亞太的危險行徑。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20630/1042231854.html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20920/1044125150.html
西方
美國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2
News
cn_CN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1/0d/1037079098_174:0:2903:2047_1920x0_80_0_0_c390e296bffb5470b5a725a4dfcd2294.jpg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評論, 北約, 西方, 美國, 中國
北約有意在亞太進行“海上東擴”,與中國面對面較量風險增加
2022年9月26日, 20:49 (更新: 2022年9月26日, 21:15)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稱,北約的下一道“防線”可能會設在南海。中國專家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北約有意推動“海上東擴”,這與美國的大力鼓動以及北約主要國家試圖遏制中國密切相關。北約跟中國在亞太地區直接較量的可能性或會增加,該地區的安全形勢將受到較大衝擊。
俄羅斯外長
拉夫羅夫指出,蘇聯解體後,北約一直在向東擴張,北約“在眾所周知的防線數百公里乃至數千公裡外進行防禦”。
“他們決定,我們現在將在這裡防禦。北約宣稱,現在要負責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安全,就是說北約下一道防線可能會設在南海,對此我一點也不懷疑”。
中國南海研究院副研究員陳相秒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北約戰略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的傾向非常明顯,值得注意是,北約國家事實上正在這一地區進行軍事力量的常態化部署。 他說:
“一方面,英國兩艘驅逐艦將在亞太地區維持部署,德國也相應地表達了類似的意願,即要在印太地區讓自己的軍事力量長期存在。而這些軍事力量雖然都不是以南海周邊國家作為軍事基地,但是它針對的仍是南海、台海這些較為緊張的地區。另一方面,美英澳的AUKUS(奧庫斯)機制表明它們已經建立了比較穩定的向亞太地區延伸軍事力量的條約同盟。此外,德國、英國都在跟亞太區域內的國家建立雙邊的軍事安全合作機制,試圖通過這一抓手進入到該地區。比如,德國跟日本實際上簽訂了類似於軍事保護的協定,即信息共享,這些都表明北約國家在亞太地區的軍事突破都在往前推進。”
今年6月29日,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北約峰會批准了新版“戰略概念”文件,確定了
北約未來十年的優先事項、核心任務和方法。這份文件主要針對俄羅斯和中國,文件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之間不斷深化的戰略夥伴關係,以及他們相互加強破壞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企圖,與我們的價值觀和利益背道而馳。”這份文件將俄羅斯稱作對北約安全以及
歐洲-大西洋地區和平與穩定“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威脅”。關於中國,文件稱,中國“公開的野心”和“強制性政策”挑戰北約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中國致力於“顛覆”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北約將負責任地共同應對中國對歐洲-大西洋安全構成的“系統性挑戰”。
專家陳相秒錶示,北約目前仍是以美國為主導,美國的戰略重心在哪兒,北約的重心就在哪兒。美西方對中國影響力上升出現擔憂,因此將戰略重心向更靠近中國的周邊地區進行轉移,試圖圍堵中國。
“亞太地區無疑是全球地緣政治的中心,目前北約也慢慢地將重點轉移到了這一地區,美國在背後的推動作用非常重要。此外,北約其他成員國的戰略轉變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雖然說除了美國之外,中國跟北約國家在戰略上沒有太強烈的競爭關係,但從目前來看,它們是把中國作為一個類似於意識形態的敵對方加以對待。這樣就會導致它們認為中國在整個亞太地區影響力的擴張會影響到這些國家自身的利益,包括可能透過‘一帶一路’將影響力延伸到歐洲,引發了遏制中國的訴求。”
陳相秒強調,北約將注意力轉向亞太會導致該地區多邊安全合作走向退步,政治安全一體化走回頭路。
“亞太地區會變成北約來了‘切一塊兒’,美國來了‘切一塊兒’,其他的國家再‘切一塊兒’,該地區就會變得碎片化。北約此舉可能會削弱東盟在地區的中心作用,北約的‘海上東擴’也會導致它跟中國之間面對面的較量會增加,這也就意味著地區的安全形勢會毋庸質疑地受到衝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今年6月在例行記者會上
表示,北約應該立即停止針對中方的無端指責和挑釁言論,放棄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過時理念,放棄迷信軍事武力、謀求絕對安全的錯誤做法,放棄搞亂歐洲、搞亂亞太的危險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