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銀行家上調對中國增長的預測

© REUTERS / Mike Segar JP Morgan Chase & Co
 JP Morgan Chase & Co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7.12.2021
關注
摩根大通銀行(JP Morgan Chase)上調了對四季度中國GDP 增長的預測。根據新的預測,四季度中國GDP 將增長 4.9%。公佈的 11 月統計數據顯示,經濟出現了一些正面轉變。儘管存在外部壓力和系列結構性問題,但投資者樂觀看待復蘇前景。
Женщины в масках на фоне графика ВВП Китая, Пекин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4.12.2021
投資者期待著中國經濟的復蘇
11 月的宏觀經濟指標喜憂參半。一方面,工業生產令人鼓舞,同比增長 3.8%,好於分析師的預測。另一方面,零售表現出低於預期的動態——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 3.9%,儘管專家預計增長 4.6%。就連11 月的促銷季也沒能幫助零售銷售。汽車市場不景氣——由於芯片短缺和複雜的經濟形勢,汽車銷量減少。製造業和房地產市場投資小幅回落。儘管所有這些領域都顯示出正面動態,但增長速度逐漸下降。
然而,摩根大通的分析師上調了對四季度增長的預測。能源危機還是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由於煤炭短缺,能源市場波動,中國許多省份被迫實行限電。工業家被建議把生產過程切換到夜間模式,以免陷入能源消耗的高峰期。一些工廠完全停產。中國當局採取積極措施解決問題——增加從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各個鄰國進口煤炭和電力。此外,擴大消費者電價可能波動的範圍,對高耗能行業徹底實行市場定價。解決能源問題是工業快速復蘇的關鍵。這可以解釋摩根大通的樂觀態度。
在不久前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告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從這個意義上說,新冠肺炎病毒大流行仍然是最重要的不確定性因素,它對經濟活動施加了重大限制。
“第一,疫情衝擊是抑制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的客觀原因,包括封城、限制出入境等防疫措施對進出口、消費、餐飲業、影視業等各方面都會帶來負面影響,對產業鏈的韌性也是一項考驗。第二,從政策環境的角度來看,全球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態勢不僅沒有減弱,反而加劇了需求和預期疲弱的問題程度。另外,美聯儲非常規的貨幣政策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的經濟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第三,我國目前處於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過程中,今年歐美物價飛漲,包括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而我國部分地區在實現雙碳的過程中,有的地方一刀切,新能源還沒跟上就斷掉了傳統能源,加劇了能源緊缺,導致拉閘限電也是三季度數據下行的原因之一。此外,從數據角度來看,去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的基數較高,相比之下也會顯得今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的數據比較放緩”。
中國難以很快實現芯片進口替代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5.12.2021
中國難以很快實現芯片進口替代
儘管如此,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完全是穩定的。與其他一些採取積極貨幣刺激措施的國家不同,中國僅限於對某些部門進行有針對性的支持和財政刺激。這使得確保更穩定的發展成為可能,遠離激烈的躍升和下跌。說實在的,經濟增長質量和數量,發展與安全,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高效也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框架下確定的那些主要引入線,下一年的經濟政策將在考慮這些因素後制定。重點將放在保就業和基礎設施發展上。劉英說,離開結構性改革是不行的。
“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七大政策,更是從宏觀、微觀、結構、科技、改革開放、區域、社會等方面作出具體部署,將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有機結合,為穩定發展大局保駕護航。我們可以看到,將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與需求側的管理相結合,把跨週期和逆週期的調節相結合,包括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也是在密切配合。比如降低存款準備進率與提高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以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相結合,在貨幣政策方面為經濟增長、充分就業和穩定物價營造穩健甚至略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實施新的減稅降費舉措,加大對製造業、綠色發展、中小微結構性的普惠性政策力度。
另外從需求側的三駕馬車的角度,劉鶴副總理強調要適度超前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這說明新老基建在2022年將比過去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政府作為撬動的資金投進來,加大民間資本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消費方面的升級在持續推進,中國已經成長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進出口方面,隨著RECP的簽署和中老鐵路的開通,我們與東盟國家的聯繫將更加密切,全球最大的自貿區正在形成,包括歐亞整個經濟體也將更加緊密的聯繫在一起,拉動產業貿易的大幅增長。
應該說無論從供給側需求側、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還是跨週期和逆週期的調控,2022年的經濟增長完全可期,預計能夠達到增長率在5%以上的水平”。

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3.12.2021
美國在亞太尋找遏制中國經濟影響力的新機制
儘管中國與“集體西方”之間存在某些政治矛盾,但大型投資公司仍將賭注押在中國。首先,按照當局的聲明,監管機構將實施溫和的貨幣政策,這意味著與奉行超低利率政策的國家的證券相比,投資中國有價證券將帶來更多收益。此外,今年所通過的針對平台公司、科技巨頭、金融科技公司新經濟領域的標準監管,從長遠來看,將整頓中國商界的活動,使本土和外國參與者具有平等的遊戲規則。最後,龐大的中國市場和中產階級的逐漸壯大使中國成為公司營業額增長的最重要來源,因此商界不能忽視這樣的機會。
中國當局而言也宣佈奉行提高經濟和國內市場開放度的方針。這實際反映在中國力爭擴大本國在各個國際貿易協會中的存在上。中國已經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框架下達成了協議,且正式遞交了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的申請。儘管大流行造成了各種困難,但中國的跨境投資活動仍然增加,這對區域參與者來說尤其重要。例如,2020年,中國對東盟(ASEAN)國家的直接投資增長52%,達到144億美元。
外國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投資也有所增加。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今年前10個月,對華直接投資增長17.8%。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的一項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海外公司2021年在華經營都是盈利的。超過40%的受訪者計劃在未來一年增加對華投資。目前,摩根大通、高盛(Goldman Sachs)、貝萊德(BlackRock)等最大的投資公司已經增持股份,擴大了在中國市場的存在。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