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難以很快實現芯片進口替代

© Sputnik / Alexey Kudenko中國難以很快實現芯片進口替代
中國難以很快實現芯片進口替代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5.12.2021
關注
中國智能手機製造商Oppo推出了一款自主設計的芯片。這是一種用於提高照片和視頻質量的神經網絡芯片。近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在積極推動半導體行業的進口替代戰略,中國企業也在努力跟進。從長遠來看,確保本國供應鏈安全對他們是有益的。
中國欲打造數據流通市場機制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8.12.2021
中國欲打造數據流通市場機制
來自中國最大智能手機製造商之一 Oppo 的創新 MariSilicon X 芯片並不是該公司在半導體領域的第一個自主開發成果。早些時候Oppo 還推出了自己的電源管理芯片,預計將用於部分智能手機的充電器。Oppo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對手vivo也開發了自己的圖像信號處理(ISP)芯片。可見,在面臨半導體短缺以及美國可能制裁像華為這類公司的條件下,這些公司正在努力確保未來供應的穩定性。
但問題是,目前中國智能手機廠商的技術進步,在提升整體形象和技術基礎的同時,並沒有解決對國外技術的依賴問題。有報道稱,例如, Oppo 的 MariSilicon X 將在台灣台積電工廠生產。後者是全球最大的代工芯片製造商,在產量上甚至超過了三星和東芝等傳統巨頭。台積電在最新一代芯片的生產技術領域處於領先地位——該公司正在掌握4nm工藝技術的處理器生產,並承諾在2023年推出3nm芯片。蘋果、英偉達、AMD 甚至直接競爭對手英特爾都在尋求台灣製造商的幫助,以發佈一種或另一種半導體產品。順便說一句,俄羅斯製造的貝加爾湖微芯片也是由這家台灣承包商生產。
但華為的例子表明,面對美國制裁,對台積電的依賴表現出了自己的脆弱性。由於台積電在芯片生產中使用了美國的技術,美國利用其慣用的長臂管轄,以二次制裁為威脅,禁止台積電為華為研發部門海思製造產品。這家台灣製造商本身當然沒有任何政治偏好。而且,海思這樣一個大客戶的流失,不可避免地導致台積電收入減少——畢竟華為為這家台灣承包商帶來了50多億美元的收入。然而,受到美國二級制裁,原則上可能會毀掉台積電的整個業務。因此,製造商面對來自華盛頓的壓力不得不屈服。
對於微電子公司來說,減少對任何一個承包商的依賴非常重要。中國資深互聯網觀察家劉興亮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就 Oppo 而言,一切都取決於台積電在整個供應鏈中的佔有率。劉興亮專家說:
Микрочип компьютерной схемы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9.10.2021
阿里巴巴將推出自己的微芯片
“我認為應該會造成一定影響。眾所周知,過去台積電是華為芯片的主要來源,受美國制裁的影響,台積電斷絕了與華為的合作,不再為其生產供應芯片。而OPPO的芯片剛剛發佈,具體台積電負責怎樣的流程尚且不明晰。由於芯片產業鏈有很多工藝環節,包括設計、製造、封測等,所以制裁具體會造成的影響還有待於今後的觀察。另外,若要將供應鏈全部掌握在一家手中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像華為過去也僅是負責設計環節。”
中國政府長期以來一直關注開發本國的關鍵技術和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的問題。第一次開始觸及這個問題還是在 1990 年代後期。中國不僅要吸引外國投資和技術,更要積極開發和對外宣傳自己的成果。後來,這些概念被轉化為具體的發展計劃。
到2020年科技發展的中長期規劃,“中國製造-2025”,以及基礎研究經費每年增加7%的最新五年計劃,還有半導體、量子計算、生物材料等領域關鍵技術的發展——所有這些都是由於中國在已經擺脫貧困並接近平均收入水平的條件下轉變增長方式的客觀需要。與美國的技術對抗和美國對中國的制裁只會增強北京對所選擇道路正確性的信心。
然而,這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此外,現代供應鏈的全球性根本不會允許任何一個國家獨自完成一切。這對中國和美國來說都是如此。正如劉興亮專家解釋的那樣,國家技術發展進程的“蛹化”是一種與全球趨勢背道而馳的非自然過程。劉興亮專家說:
外國投資者看好中國芯片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4.10.2021
外國投資者看好中國芯片
“我國當前確實有擺脫依賴的想法,但是還不能認為已經擺脫。隨著中美地緣政治局勢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最近商湯科技被列入實體清單,連上市都成為一個問題。而華為更是典型的案例,其手機業務因為美國的制裁現在是江河日下,這對於其他手機公司而言,也是敲響了一個警鐘。OPPO進軍芯片賽道,或許也是基於這方面的考量,也說明至少我們是正在朝著擺脫依賴的方向努力。當然不可否認,距離擺脫仍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首先,我們應該希望中美關係能夠有所緩和。因為未來是全球化的時代,不再是一個國家大包大攬,這種行為也是逆潮流的。只是說目前由於各種限制,導致我們可能被迫需要做很多。但是從長遠發展來看,全球化時代大家還是要協作共贏。其次,從技術角度來看,我們的技術追趕上第一梯隊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個人預計大約至少需要5~10年。”
儘管如此,中國將繼續努力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和技術獨立性,哪怕只是因為國家需要確保自己的技術安全。目前美國的行動讓中國科技公司難以成長,尤其是在融資方面。除了商湯科技,其他涉及芯片、人工智能、民用無人機等的公司也可能被列入美國投資黑名單。但從長遠來看,被迫為生存而奮鬥的企業只會加強措施以實現技術獨立。國家政策將對此給予鼓勵。
根據本五年計劃,未來五年基礎研究經費將佔全部研發經費的8%左右。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2025年中國將在研發上投入5800億美元。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