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如何消除貧困的

© AP Photo / Ng Han GuanСемья. Ухань.
Семья. Ухань.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2.03.2021
關注
全面脫貧是中國在上一個五年計劃中取得的偉大成就。20年前,五成左右的中國人還生活在世界銀行公佈的貧困線以下。如今,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已經有了質的飛躍。近幾年,儘管有地緣政治及流行病疫情的影響,中國依然完成了脫貧任務。

Трансляция открытия двух сессий Всекитайского собрания народных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ей (ВНК).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5.03.2021
2021:中國經濟將有哪些優先方向?
國際貨幣基金數據顯示,1978年中國開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時,中國有64.3%的農村居民,其人均年收入僅為100-300元,而33.3%的農村居民其人均年收入甚至低於100元。當時的中國,農村人口佔全國人口的82%,也就是說大部分人口的生活水平在貧困線以下。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政府並未對私企做過多干涉。如今,中國先後湧現出了阿里巴巴、華為、滕訊等世界級大型民營企業,中國政府開始關心,如何保證這些企業的財政風險規避以及良性發展。改革開放初期的當務之急是解決大多數人的溫飽問題,因此當時大量的中國私企都以粗放的模式經營,無視安全、生態及勞保規則,由此產生了中國當時最大的競爭優勢---大量的廉價勞動力。

民營企業逐漸成為了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動力。目前,80%以上的中國企業為民營企業。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60%來自於民營企業。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出口產品的三分之二出自國營企業,是當時的國民經濟支柱。至2013年,國營企業的出口份額下降到了11%,80%的工作崗位由民營企業提供。因此,要想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發展國民經濟,必須大力發展民營企業。

然而,實踐證明,資本的無序發展將導致社會極化過大。即特定階層的一部分人越來越富,而弱勢群體則越來越邊緣化。世界銀行數據顯示,中國的基尼系數在1990年為32.2(該系數值越大,貧富差距越大),而2010年則達到了43.7。中國的大都市,特別是沿海省份的大都市以驚人的速度不斷發展,而中西部的貧困鄉村卻始終貧窮落後。幾十年來,中國的經濟始終依託於出口創匯。因此,中國的產銷業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中央政府非常清楚,如果國家不做出調整,那麼貧富差距和社會矛盾將會愈演愈烈。

由此產生了對國庫收入按地區進行分配的原則。為西部落後省份提供補貼。國家出台的邊遠地區移民計劃也助力落後省份的發展。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卞永祖解釋說:“轉移支付是中國比較有特色的方式之一,即從中央層面加大對西部貧困地區的財政支付力度,相當於將東部富裕省份上繳中央政府的稅收轉移到貧困地區。比如西藏80%的財政收入都來源於中央政府的財政支持,若僅憑自己是無法實現脫貧目標的。
另外,我們還有扶貧搬遷措施。對於一些過於貧窮和環境非常惡劣的地區,地方政府會幫助他們搬遷到環境相對好一些的地方,以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同時在扶貧過程中,我們還確定了對口幫扶政策。通過東部沿海城市對口幫扶西部貧困省區,實現一對一的保護支持和傳授經驗,盡快推動他們實現脫貧。”

UBS Group AG -швейцарский холдинг, предоставляющий широкий спектр финансовых услуг по всему миру.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6.02.2021
世界級銀行正從香港遷往大陸
中國不斷發展國民經濟及人民福利的主動力來自於基礎設施的建設。在這方面,中國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進行了財政改革。此後,地方政府開始自主發展地區經濟、制訂社會政策。與此同時,在完成主要經濟指標及保障社會義務等方面,地方政府所承擔的責任也更大。因此,地方政府紛紛致力於發展基礎設施的建設,由此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大型基建項目涉及國民經濟各部門,從而能有效帶動國民經濟的增長。通過大型基建項目,就業率及生活水平將得到保證。高架公路、機場、電站、工業園等現代文明的產物影響著人民的生活水平。幾十年內,中國建起了總長超過3萬5千公里的全世界最為發達的高速鐵路網。而高速公路的總長度則超過了14萬9千公里,其規模已遠超美國的公路網。此外,中國已是全世界第二大民用航空市場。中國已形成全方位多樣化的工業網,有著完善的物流體系和發達的基礎設施。無論從經濟角度還是從社會角度來看,中國全面脫貧的時機已成熟。而中國特有的政治體系能夠調動所有資源來實現脫貧目標。

卞永祖說:“中國認為脫貧的本質上與社會問題相關,而非簡單的經濟發展,比如當地的教育醫療等體系都需要各方面的配套措施。從中國精准扶貧“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可以看出,我們與其他國家還是不太一樣。另外,我們還充分發揮了企業家的作用。不少國內有影響的民營或國營企業家都在積極地去扶貧,我認為這種方式也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的互幫互助。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我們在脫貧方面能夠集中全國力量去實現。”

中國則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包括民營企業,來保證國家項目的實施。例如,2016年中國國務院發佈了《脫貧攻堅規劃》,將電子商務、經濟多元化和旅遊業作為農村脫貧攻堅的主要手段。同年,阿里巴巴集團設立了2萬多個農村淘寶網點。通過這些網點,農戶們學習使用淘寶平台,建立自己的網店,從而銷售自己的農副產品。設點後的第一年,遼寧省80%的草莓產量就通過互聯網售出。此後,又有別的電商加入,如京東。2017年,全國新增9百多萬個農戶網店,這提供了2千8百萬個工作崗位。通過這種方式,農村居民的購買力也得到了提高。根據中國商業部提供的數據,一年之後,全國網上銷售額的17.3%來自於農村。

在過去的“十三五”規劃中,中國政府將脫貧、規避金融風險以及環境治理並列為“三大攻堅戰”。與此同時,全面脫貧並建設小康社會是中國的百年大計。今年恰值中國共產黨一百週年誕辰,中國政府宣稱,中國已全面脫貧。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無法將中國稱作貧困國家,或者是發展中國家(儘管中國對外稱作發展中國家,在世貿組織享受相應待遇)。

然而中國在過去的40年內成功使8億多人口脫貧,這一事實,哪怕是官方數據,也足以令人震撼。更讓人震驚的是,2020年是困難的一年,然而這一年剛結束,中國政府就宣佈了脫貧攻堅戰的勝利。而此時的世界各國還在與疫情做鬥爭,通過資金流動為經濟打氣,扶植遭受疫情打擊的民眾及企業。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在抗疫、脫貧中所取得的成就為中國政府的形象加分不少。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