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規範宗教組織活動法律的基本原則,是其獨立於外國宗教組織之外。中國的宗教社團,不能由國外控制。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天主教的存在和活動,均無法再從屬於梵蒂岡。
1951年,中國指控梵蒂岡駐華使節黎培里(Antonio Riberi)從事間諜活動,將其驅逐出境。梵蒂岡和中國斷絕了外交關係,迄今為止,雙方外交關係還未恢復。此外,中國自建天主教愛國會監督天主教信眾。愛國會成員由中國政府認可,但不承認梵蒂岡對其享有主權。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不與梵蒂岡磋商獨立任命主教,並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教會機構進行管理。
他說:“協議文本還未公佈,屬於‘過渡性文件’。簽署真正協議的期限和條件均不明確。但有一點是清楚的,梵蒂岡承認七名主教。在香港,很多人批評的恰恰是梵蒂岡在做出讓步,而北京卻沒有。任命的主教不合法事實本身,已是梵蒂岡做出重大讓步和給出了先例”
中國外交學院教授蘇浩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對達成的共識給出正面的評價。
他說:“這是中國與梵蒂岡關係向前發展的一個進展。總體來看,中梵兩國的宗教關係和政治關係沒有太大的問題。從國際關係角度看,梵蒂岡和台灣仍然保持著邦交關係,這是中梵兩國間關係發展的一大障礙。但是,梵蒂岡一直有意和中國大陸發展密切的合作關係。因為中國大陸有大量的天主教信徒,和梵蒂岡有著密切的宗教聯繫。但是過去一直存在這樣一個問題——按照羅馬教廷的規定,各區的主教應由梵蒂岡直接任命。而中國的宗教政策堅持‘自治、自養、自傳’的方針,我們不同意梵蒂岡任命在中國的主教,這是中梵關係的一個癥結。此次雙方簽署的主教任命臨時性協議,可以說在相當程度上為雙方找到了契合點,為中梵兩國的關係打開了一個窗口,為兩國關係今後的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
梵蒂岡是歐洲唯一與台灣保持外交關係的國家。最近一段時間里,台灣在快速失去外交盟友,那麼,對於梵蒂岡來說,又有著怎樣的前景呢?蘇浩教授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他說:“我認為有這個可能性。實際上,梵蒂岡方面一直有意願同中國大陸建立外交關係,但是過去的主教任命問題是兩國關係正常化的一個障礙。現在這個問題有了相當程度上的解決基礎,為兩國關係的正常化打開了一個窗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未來中國和梵蒂岡建交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