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家們指出,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自2016年以來再沒訪問過中國。喬博是最近7年訪華的首位在職澳高官。他今年5月來到北京。不過正如西方媒體指出的那樣,他的三天訪問未必能被冠上"成功"二字。
衛星通訊社採訪的專家們預測,澳中政治關係的緊張會對雙邊貿易產生負面影響。農業部門最先感到這一趨勢。5月已有六家澳大利亞釀酒商,包括Treasury Wine Estates Ltd,抱怨自己產品在中國遇到了以前從未有過的海關滯留問題。去年澳大利亞對華葡萄酒出口額為6.5億美元。澳大利亞釀酒師聯合會首席執行官Tony Battaglene表示,"中國顯然擔心同政府的關係,但大家都應知道,它對我們來說是重要的戰略夥伴"。5月17日獲知中國海關滯留消息後,Treasury Wine Estates Ltd股票瞬即暴跌9%。
米哈伊爾·別利亞耶夫認為,在這種條件下澳政府感到很不自在。
他說:"它原則上在對本國生產商和百姓的關係上很敏感。農業部門,包括釀酒商,向來擁有很大的社會影響力。它感到自己在社會和經濟上很脆弱,並要求獲得政府積極支持。哪怕是一個社會階層的任何活躍,都會觸動與此相關的團體。澳大利亞政府不得不採取某些金融措施支持葡萄和其他農業產品生產商,以免讓澳大利亞社會緊張大於政府和國家所能接受的舒服程度。"
這位俄羅斯專家指出,中國中產階層的擴大,生活質量和需求的提高,為澳大利亞一直指望穩定對華出口葡萄酒創造了條件。與此同時它將不得不忍受出口總體下降的事實,如果近期不採取任何旨在恢復出口水平的措施。這畢竟是中澳關係中出現的新現實。還不知道政治矛盾對貿易的負面影響將保留到何時,從中期來看,很有可能不會有任何的緩解,這位俄羅斯專家認為。
中國社科院地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楊丹志也同意俄羅斯專家有關中澳關係不會很快出現改善的悲觀看法。
楊丹志說:"中澳關係當前局面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包括澳大利亞盟友對華政策的調整以及澳執政者對中澳關係的認知等因素。我認為,澳大利亞執政當局確實需要認真反思自己的對華政策。首先,澳大利亞政府層面一直強調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防控中國威脅論,提防中國對澳大利亞進行滲透以及干涉澳內政。同時,澳大利亞民間也出現了原著白人對華裔的不滿情緒。也就是說,該國從執政者到民間都瀰漫著一種戾氣--對中澳關係和中國崛起產生的地區效應有諸多負面、有失公允的評價和認知,這對兩國關係而言絕非幸事。其次,不久前,澳大利亞貿易和投資部長喬博訪華,但是他沒有與中方相應級別的高級官員會面,也沒有得到中國更高層級領導人的接見,因此,喬博此次中國之行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澳大利亞如果不對現行對華政策做出明顯調整,那麼我想,要想讓兩國關係像過去一樣平穩向前發展並繼續維持互利互惠的經貿關係是不太可能的。澳大利亞若抱著政治安全上防範中國,同時經濟上又想從中國得到更多利好的思維,這未免過於一廂情願了。當然,中國也不可能在本國安全利益受損、周邊安全環境惡化的情況下,仍然與澳大利亞發展全面的經貿關係,這對於中國來說要求太高了。目前澳大利亞方面還是應該反思自己的對華政策是否有不妥之處,如果有,還需盡快改進。"
然而澳大利亞又朝惡化對華關係方向邁出了一步。澳政府有可能阻止中國公司華為為澳洲的5G技術提供技術支持,理由是慣用的"確保國家安全利益"。中國專家認為澳政府的這一立場具有歧視性且不公正。《環球時報》援引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的話報道稱,"澳大利亞應當意識到,如果中澳經濟關係受損,將是澳大利亞,而不是中國遭受更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