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中國駐堪培拉使館針對澳媒體批評不斷的情況,在網站以正式聲明方式強調,"這些信息憑空捏造,充滿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是典型的歇斯底里和偏執症。"
12月8日,耿爽在北京的例行吹風會上宣佈,中方對澳大利亞領導人的有關言論感到震驚。這種言論毫無原則地迎合澳大利亞一些媒體不負責任的報道,充滿了對中國的偏見,純屬撲風捉影、無中生有,損害了兩國的互信與合作的基礎。北京發出這樣的聲明,即使在澳方南海問題反華立場導致雙邊關係緊張時期也未曾有過。
他說:"毫無疑問,澳大利亞希望維持發達和法治國家的形象。他們將通過各種方法在法律框架下給自己增加分數。將對政治獻金進行綜合調查,既有中國的或者中國人親屬的,同時也包括可能與獲得政治獻金有關的純澳大利亞人。將有為中國資本利益可能搞院外活動的方法‘浮出水面'的信息。是否來自中國或者來自哪個東南亞國家,這不重要。"
中國公司將動用所有他們已經熟知了的機制。專家這樣認為。如果這些方法不奏效,他們將與澳大利亞精英階層啓動其它相互關係的機制,直到找到共識為止。如果還是不能找到共識,那麼還有"挪威方案"。2010年的時候,因給劉曉波授予諾貝爾獎,中國將與挪威的外交關係凍結了6年時間。在此期間,北京與丹麥就格陵蘭島自然資源開採以及在納米技術領域合作建立起了非常好的對話。
目前,中國知道如何啓用其它夥伴來解決問題。在澳大利亞,如果鞏固己方影響落空,那麼,可替代將是關鍵性的原則。問題在於,誰來替代。顯然,每種具體情況,都將有不同的措施。中國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找到解決方案。如果澳大利亞完全對中國"說不",在本國領土內或政治圈子中採用極端手段限制中國,那麼北京可在鄰國找到出路。比如在新西蘭、巴布亞新幾內亞、斐濟、印尼,只要那裡有資源就可以。
觀察家們認為,中澳醜聞遠遠超出指責中國捲入澳大利亞政治和該國大學生活範疇。澳大利亞不僅非常憂慮,而且對中國的影響規模以及其資本在澳的作用感到恐懼。這已經完全不符合澳大利亞樹立大國、強國形象戰略了。從2000年代開始,澳大利亞很長時間里都將自己定位為南太平洋主要國家。前總理托尼·艾伯特在位期間,就曾多次試圖把自己看成是東南亞主要玩家。但東盟國家給出堅決的回應,如果澳方不壓縮自己的霸權主義野心,那麼聯盟將與其凍結相互關係,從而給其經濟造成巨大損失。
澳大利亞傾向於將自己看成是南太平洋地區領袖,但在這裡,中國移民和資本地位雄厚。這種資本,在澳大利亞表現為子公司、分公司或者其它形式。其實,澳大利亞媒體推波助瀾的"中國威脅"論調,與該國統治精英宣揚更加獨立的新理念有關。與此同時,他們與中國糾葛中的強硬政治聲明,將給澳大利亞經濟造成重大損失。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台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