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低迷、貿易不景氣的大背景下,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務實合作仍保持良好勢頭。當前,中國正加快“一帶一路”建設,中東歐16國佔沿線國家總數的四分之一,雙方完全可以進一步做好發展戰略對接,”李克強指出。
而這已經涉及地緣政治了。中國領導人為了能讓自己的主張能夠實施得一帆風順,不惜使用金融手段。中方表示,將充分發揮100億美元專項貸款作用,研究設立30億美元投資基金,啓動中國-中東歐投資合作基金二期,探討設立人民幣中東歐合作基金。以降低歐元和美元匯率波動所帶來的風險,加快貨幣間轉換。
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專家薩利茨基就此評論道:
“中國向歐洲國家提供資金援助,其中許多人均收入遠高於中國,是想證明它是真正的全球領袖。中國有自己的項目,陸地和海上絲綢之路,主要是用來服務於它們的亞投行。中國人的想法很好——把歐洲和東亞連接得更加緊密。在我看來,中國人是真不願看到現在中東所發生的一切,這也會對歐洲產生影響,因為這與中國人的絲綢之路相抵觸。歐洲是他們的傳統勢力範圍,因為還在歐洲國家社會主義時代,中國人同東歐的關係就不錯。歐洲今天的災難不會阻礙它加強自己的影響力。”
李克強是在最佳時間放把蛋糕放到了歐洲人的餐桌上。債務危機加重了歐盟接納中東難民的負擔,在恐怖威脅加大的背景下增加了用於維護安全的開支。因此歐洲人會很滿意地吞下這個求之不得的大蛋糕。中國用於發展基礎設施和港口升級的資金,將有助於帶動疲軟的經濟的發展,解決就業問題。薩利茨基指出,中國也會隨之獲得在歐洲市場的新的份額,提升自己的影響力。
他說:“中國人顯然不完全是利他主義者,對他們來說,消費市場極為重要。中國向其他國家提供的那些貸款,經常是相互關聯的。他們考慮從中國進口商品和技術,並由中國專家對其維修。另一方面,現在原料和燃料下降得非常快。因此,中國開始動用自己的額外儲備,以某種方式讓其實現多元化,或者向某一處投資,讓儲備都是紙幣,不太明智。有時向一些項目投資,援助項目或許更合算。這是對未來的投資,對同其他國家關係的未來的投資,這裡還有戰略意圖,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中國邁出的是很大的一步政治棋。在歐洲明顯削弱、受驚和失措之時,中國承諾,將會向其提供更多的資金、項目和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