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始監管公民的信用評分

© REUTERS / ALY SONGAnt Group
Ant Group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4.09.2021
關注
多年來,中國科技公司一直把數據當作主要資產,並依靠數據擴展業務。現在,中國政府明確表示自己將監管數據。這不意味著科技公司失去了自己的優勢,只是今後它們將不得不更加關注社會責任和安全問題。

中國國有企業將獲得螞蟻集團評分業務的控股權。據路透社(Reuters)報道,浙江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Zhejiang Tourism Investment Group Co Ltd,簡稱浙旅集團)和其它一些國有企業將在新合資企業中獲得總計超過45%的股份,而螞蟻集團將擁有不到35%的股份。這樣,國家將監管阿里巴巴10億用戶的數據流通,公司在此基礎上評估客戶的償付能力,為他們提供相應的金融產品。

中國此前已經通過了《個人信息保護法》。根據這部法律,數據與勞動力、土地、資本和技術一起被視為國家財富和生產要素。根據這部法律,公司有義務首先確保數據安全,尊重隱私。它規定了公司為其業務需要而可能收集的數據的規模和性質。最後,數據的存儲在中國境內有嚴格規定。在需要進行跨境數據交換的情況下,應與相關監管部門協商解決這一問題。

中國開始收緊對共享經濟的監管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31.08.2021
中國開始收緊對共享經濟的監管
長期以來,數據的流通不怎麼受到中國法律的監管。一方面,這有助於科技公司快速發展,數據成為他們的主要經濟資產。正是大量數據幫助阿里巴巴(Alibaba )和騰訊(Tencent)等中國公司向以前被銀行回避的借款人提供了創新金融產品,並確保了相當準確的風險評估。這些數據幫助電子市場更好地定位廣告並確定對特定商品的需求。這些數據幫助發展了整個共享層。這份列表可以持續很久。

問題是科技巨頭並不總是適當使用數據。為了追求超額利潤,企業利用大數據評估客戶償付能力,有時甚至為相同產品或服務向客戶推出不同的價格。對於向第三方出售數據的案例,我們能說些甚麼,結果必定是最終消費者(final consumer)因此遭受損失。最後,在中國與一系列國家進行科技對抗的現階段,數據是中國的一個重要競爭優勢,因為成功的許多其它組成部分——先進的基礎科技、優秀的熟練人才——都掌握在西方的手中。

北京認識到數據正在成為一種戰略資源。因此,需要監管數據的流通。否則,如果使用不當,人們的安全以及整個國家的安全都會受到威脅,亞太網絡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德良對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說。

“在我國正式出台《數據安全法》之前,網絡數據的傳輸通常都比較隱秘。螞蟻金服作為一家有外資控股的企業,在近十年的時間里掌握了中國消費者的信息,不僅包括消費信息,也包括芝麻信用評分、收入情況、學歷水平等等。特別是隨著企業在領域逐漸佔據支配和壟斷地位,加強對這些信息數據的監管無疑是勢在必行。雖然螞蟻金服重組事情尚未有官方通知,真實情況未知。但是僅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若是這些數據遭到洩露,被他國所獲得,對整個國家經濟產業的利益將是巨大的危害。所以我認為監管是非常有必須要的”。

中國網民規模超過10億,互聯網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7.08.2021
中國網民規模超過10億,互聯網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監管評分業務的意圖是一個完全合乎邏輯的步驟,因為評分是基於大量數據的,而形成此類系統的信用評級(Credit Rating)有時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例如,阿里巴巴的芝麻信用評分系統(Alibaba Sesame Credit)如此受歡迎,以至於許多外國媒體甚至將其與中國的社會信用體系(也稱國家信用管理體系或國家信用體系)混為一談,但實際上芝麻信用更像是提高螞蟻集團客戶忠誠度的工具。幾年前,國有評分機構百行徵信(Baihang Credit Scoring)成立,螞蟻金服等其它一些科技公司持有少數股權。

無疑,私營創新和科技是進步的重要引擎,北京並不打算將私營企業拋在一邊。正因如此,在百行徵信的情況下,民營科技公司現在也將持有這些企業的股份。劉德良解釋說,國家參與對於確保安全和評分系統真正為全社會服務來說是必要的。

劉德良說:“實際上監管的方式有很多種。從法律角度來看,有國家出台的《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但是在操作層面有時法律也不是萬能的,可能並不能夠真正完全保障數據的安全,畢竟網絡數據傳輸通常具有隱蔽性。而對於那些掌握國家民生重大數據的企業,若是由外資大量控股,顯然具有一定的風險性,給未來國家安全帶來隱患,所以國家介入監管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像我們之前發佈的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也可以規定哪些領域允許外商投資,哪些需要限制。包括在關鍵的基礎設施領域,尤其是加強涉及網絡安全基建項目的監管,我認為也很重要”。

中國對科技巨頭加大監管力度並未嚇倒外國投資者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4.08.2021
中國對科技巨頭加大監管力度並未嚇倒外國投資者
對於螞蟻集團來說,這多半是相當正面的事態發展方式。該公司去年秋季沒能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遭遇諸多監管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業務不符合確保金融穩定和用戶數據安全的要求。因此,這家從事移動支付、小額貸款和評分的公司被建議拆分業務:使其金融部分符合金融控股集團的標準和規範,其它部分相應受到專門的監管。從這個意義上說,國家參與新的評分合資企業被投資者視為螞蟻集團已經吸取教訓並正在整改的指標。

據路透社報道,現在該公司進行首次公開募股的前景再次顯現。當然,由於新的監管規範,未必值得期待公司像最初計劃那樣籌集370億美元。儘管如此,分析師相信螞蟻集團至少贏得上述數額的一半。顯然,螞蟻集團及其母公司阿里巴巴都在努力“改過”而不是煩擾監管機構。阿里巴巴近日宣佈,將捐贈155億美元助力共同富裕——這是中國最高領導層在8月宣佈的綱領性目標。其他大型科技公司的代表也在努力見風使舵。美團(Meituan)、騰訊(Tencent)等許多其它科技巨頭此前都宣佈準備捐贈大筆款項促進共同富裕。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