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生物咨詢公司(ChinaBio)數據,2020年,跨國公司之間簽署了創紀錄數量的許可合同,其中包括羅氏制藥(Roche)、拜耳公司(Bayer)、艾伯維(AbbVie)和輝瑞與中國制藥公司之間。合作包括臨床試驗、研發藥物和商業化,同時還包括信息交流。去年,交易數量增長與2019年和2015年相比分別增長了差不多50%和超過300%。《金融時報》指出,儘管對知識產權保護和美國在華資料安全有擔心,但還是在不斷簽約。分析師們認為,市場過於龐大,增長迅速,以至於不能忽視。2016年,中國衛生保健產業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可以期待,3年內將超過美國。
原因不僅在於人口數量和不斷增長的市場容量。《金融時報》注意到,政府決策促進了中國制藥發展,並鞏固其與世界市場的聯繫。根據國家推動技術生產“中國製造2025”戰略,北京為國內制藥企業制定了創新任務,同時簡化了藥品批准程序。
此外,中國國家醫保開始將更多公司藥品納入報銷清單。現在,一些外國公司,比如諾華(Novartis)集團產品已進入此清單。這樣,對外國藥物的需求增多了。文章寫道,西方國家公司對在華業務獲利結果感到滿意。另外,對中國公司也是有利的。中國初創公司可利用啓動平台來完成國際野心,可嘗試在西方國家做實驗並獲得商業批准。
《華盛頓郵報》社論開篇引用美國國會有關國家安全和人工智能報告。報告強調,美國“對人工智能時代的國防或競爭沒有做好準備”。報告其他內容更令人擔心:美國武裝力量可能在10年內失去競爭優勢;在科技人才方面,美國優勢消失也不可避免。與此同時,中國對競爭獲勝滿懷信心,領導人為實現自己的目標制定了無數計劃。但據報告撰寫人評估,美國卻並未制定任何連續不斷的規劃。
為實現目標,有必要對通常不關注的領域給予關注。有意思的是,《華盛頓郵報》提出了中美競爭科技人才的問題。美國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從國外吸引有才華的學者,並短期讓他們留在美國。但難以獲得國籍,使長期留住人才變得極為複雜。而中國正在改善條件,吸引和留住有才華的專家。
對中國實力增長的恐懼,不僅見諸於媒體,而且美國官方文件和政治家的聲明中也常有此說。美國前總統里根特別助理、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道格拉斯·班多(Douglas Bandow )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上撰文指出,這種恐懼感或導致危險行動。他說,拜登政府正重審對華政策,但可能令人驚奇的是,與前總統特朗普的政策將極為相近。班多認為這是錯誤的。他回想起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著名論斷,即美國公民除了害怕自己之外別無所懼。美國最大的恐懼感是對中國過於害怕。班多指出,考慮到中國成就的突飛猛進,且越來越自信,美國重審政策是正確的,但華盛頓制定應對機制的出發點是,目前並非是最為危險的時代。不管怎樣,目前階段與美蘇冷戰對抗不可同日而語。
據CNBC電視台報道,丹麥樂高兒童玩具去年全球銷售增長了21%。毫無疑問,樂高利好源於新冠大流行期間大家更多時間居家,但是,公司業績很大程度上與擴大在華市場有關。2020年,樂高開設了134個商業網點,其中91家在中國。公司的目標是,到2021年年末,樂高在中國將有約300家商店。中國已是樂高公司最佳市場之一,近年銷售以兩位數增長。樂高在中國不僅寄希望於在線銷售,同時準備開設實體店,以使孩子和父母們目睹不斷變化的玩具。要知道,父母童年並不瞭解西方流行設計師的作品。
(衛星社不對轉載自外國媒體的信息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