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AI選美大賽舉行,對美麗標準的強化引發質疑

世界人工智能創造者大獎(The World AI Creator Awards, WAICA)近日評選出全球首位人工智能小姐“Miss AI”。來自摩洛哥的虛擬網紅肯扎·萊利(Kenza Layli) 擊敗1500名參賽者,奪得冠軍。然而,這一比賽因強化單一審美標準而引發爭議。批評者認為,AI選美加劇女性的外貌焦慮,且未能打破傳統審美的束縛。中國專家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呼籲,人工智能技術應呈現更加多樣化的“美麗標準”。
Sputnik
肯扎·萊利(Kenza Layli) 由 Phoenix AI 機構創始人米里亞姆·貝薩(Myriam Bessa) 創作。從圖片、標題到獲獎感言,她的全部作品都由人工智能生成。萊利在社交平台Instagram*上擁有近21萬粉絲。
她在個人簡介中寫道:“第一位由AI驅動的摩洛哥Meta Human(虛擬數字人)、第一位世界人工智能小姐。”
在她的獲獎演講中, 肯扎·萊利對她的獲獎表示感謝,“我非常感謝有這個機會代表人工智能創作者,熱情地倡導人工智能發揮的積極影響。贏得人工智能小姐更激勵我繼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進步的工作。人工智能不僅僅是一個工具,它是一種轉型力量,可以挑戰規範,創造以前不存在的機會。
中國專家:人工智能正在改變媒體領域和人類思維
據瞭解,全球首個人工智能選美大賽由社交平台Fanvue與世界人工智能創造者大獎聯合發起。評委由兩名真人和兩個人工智能生成的模型組成。每位評委都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從三個核心類別對參賽者進行評估:真實感、技術和社會影響力。
Fanvue 聯合創始人威爾·莫南奇(Will Monanage)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全球對 WAICA 頒發的首個獎項的關注度令人難以置信。該獎項是一種很好的機制,可以慶祝創作者的成就、提高標準,並在經濟方面為AI創作者塑造積極的未來。”
這場比賽的亞軍是來自法國的 AI 選手拉琳娜·瓦琳娜(Lalina Valina)和來自葡萄牙的奧利維亞(Olivia C)。拉琳娜“出生”於巴黎,在Instagram上擁有超過 12.5萬粉絲。奧利維亞的創作者使用Midjourney生成圖像,並使用Adobe AI完善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首屆“AI 小姐”大賽因選美標準而引發一定程度的爭議。在美國社交平台 Reddit上,有網友發帖稱,這種單一審美或許會誤導大眾,“不切實際的生活方式和標準已經成為社交媒體上網紅們的常態。自從八卦/名人雜誌誕生以來,人們一直在‘販賣’並不存在的生活。”
清明節與AI技術:數字化緬懷是否可能普及?
一位生活在北京的年輕人陳晗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對此表示認同,她強調,創作者通過大數據收集人們對美的要求和標準,分析生成一個結果。但他們捕捉到的大數據在某種程度上是失真的,因此在這種數據之上形成的所謂“美麗標準”無法反映真實的人。
她說:“約定俗成的審美標準和真實的人存在很大差距。真正的人,無論通過整容或者其他美容手段,也達不到這些標準。但是這些設定的標準卻可以在網絡空間,通過AI和數據的形式‘完美地’呈現出來。在現實世界里,人是各色各樣的,有美的醜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而AI生成的是相對而言比較‘極致的’形象。”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不認可這種加深刻板觀念的“選美”比賽。一位生活在上海的年輕人李瀟表示,“如今,越來越多的服裝品牌啓用不那麼苗條的模特作為代言人,這是社會觀念不斷進步、不斷打破既有觀念的體現。然而,這個AI選美比賽並沒有反映出這一點。這些AI生成的虛擬人形象加重了女性的外貌焦慮、身材焦慮。”
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許粲昊教授告訴衛星通訊社,人工智能和社會審美觀互相塑造。社會的審美觀影響了人工智能生成的形象,而這些形象反過來又影響社會的審美標準。人工智能應該發展成為一種能夠為大眾審美帶來新鮮感或打破傳統審美標準的技術。
他說:“可以看到,這次選出的人工智能小姐的形象比較苗條,如果我們認為這種形象是最美的,那可能就會加劇社會上的肥胖恐懼症問題。因此,這肯定會對社會上的偏見或歧視產生影響。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學習到的審美也是基於大眾的審美觀,所以很難說這是一種‘歧視’,它是一種相互影響的結果。也許應該生成多個形象,並列第一,各有特色,例如苗條或豐滿,膚色深淺不同,這樣會更平衡,而不是單一的‘最美’。”
中國專家談WAIC 2024:人工智能不可無所不能
* Meta以及旗下社交媒體Facebook和Instagram的活動在俄羅斯被視為極端主義而被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