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家:人工智能正在改變媒體領域和人類思維

© AFP 2023 / NICOLAS ASFOURIAI
AI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5.07.2024
關注
評論
人工智能(AI)是當今科技發展最重要的領域,它能夠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生活。在中國,AI的發展受到特別關注,尤其是相關技術在媒體領域的應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與多位中國專家就新技術的引入及其對媒體空間的未來和社會生活的影響進行了探討。
AI的應用範圍極其廣泛。“人工智能”的概念本身涵蓋了計算機視覺、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自然語言處理等多項先進技術。其中一些技術仍處於封閉開發階段,而另一些技術已經積極融入我們的生活。
媒體領域,無論是其社交成分還是信息成分,在人工智能的影響下都在經歷深刻的變革。傳統媒體從業者、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大學生、高校教師面臨哪些新現實?上月末,媒體技術專家學者和媒體專業人士齊聚西安西京學院,試圖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並提出與AI應用相關的新問題。
人工智能競賽:俄羅斯如何看待技術競賽前景和神經網絡的運用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4.07.2023
人工智能競賽:俄羅斯如何看待技術競賽前景和神經網絡的運用
面向專業人士的人工智能:內容製作的革命
目前,信息市場的領先參與者正在積極測試人工智能在工作流程中的使用。原因很簡單:新技術可使媒體公司提高工作效率和速度,並節省自身資源。人工智能可使用自然語言進行操作並根據需求創建合理內容,為使用這些技術創造了先決條件,使其不僅可以優化業務流程,還可用於媒體工作的創意部分。
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郭淼表示,Chat GPT 等生成式AI可以顯著減少媒體從業人員的機械性重復工作和繁重勞動。“新聞工作者則可集中精力生產調查性報道、社論等高邏輯思維內容,還可利用‘自主性生成’優勢以效率倍增於人工的信息組合能力,自動化生成新聞摘要和翻譯,使用戶快速瞭解新聞核心內容,跨越語言障礙,觸達更多國際新聞……” 她表示,生成式AI技術不僅能夠生成內容,還能構建內容,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推薦,甚至識別虛假信息。
儘管AI缺乏個性,但利用生成式AI技術可以創建更符合受眾需求的情感內容。安康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教師羅相如說:
“借助GPT-4和BERT等先進模型,新聞工作者可以更精准地捕捉和表達新聞事件中的情感細節。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不僅能提高新聞生成和編輯的效率,還能自動生成並整合圖片、視頻等多媒體元素,使新聞報道更加豐富和有趣。”
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技術則是創建擴展現實(XR)或增強現實(AR)的關鍵工具,後者是媒體和娛樂行業的新趨勢,涵蓋從電腦遊戲到電影等各個方向。河北傳媒學院副教授柴艷霞說: “XR技術不僅讓電影故事跳出屏幕,讓觀眾能親自’走進’劇情,探索不同視角,享受獨一無二的觀影旅程,還讓導演們玩轉全新敘事手法。虛擬製片用虛擬影棚替代部分實景,省時省錢,創意無限。對於觀眾而言,他們戴上VR頭盔就能沈浸在電影世界,或者在電影院通過AR等技術和電影互動,感受前所未有的真實。”
成都錦城學院新媒體產業學院副院長鄭偉提到一種新型新聞報道方式——數據新聞。
由於缺乏資源,包括人才資源,搜索、分析和處理大量信息的傳統方法面臨局限性。 鄭偉表示,各種機器學習平台如今已經使得開發機器人和其他工具成為可能,從而提高數據分析的效率,促進高質量新聞內容的快速製作。“例如,在金融市場異常檢測場景中,多智能體框架能夠增強監測能力;在狼人殺遊戲中,智能體展現了信任、對抗、偽裝和領導等社會行為。”
使用此類工具需要高度的責任感和周密考慮,他說:
“數據新聞的未來在於智能體與數據新聞生產的深度融合,通過自動化、智能化的手段提高新聞生產效率,同時確保內容的質量和責任。這一變革要求我們平衡創新、風險和新聞價值,共同建立安全、可信、向善的數據新聞業態。”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5.07.2024
李強:攜手打造非歧視的人工智能發展環境
面向年輕人的人工智能:學習助手和逃離現實的方法
西安外事學院新聞傳播系副主任、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負責人周駿研究遊戲陪玩市場現象, 關注這一新型市場關係的形成、亞文化、遊戲平台新型交流機制以及此類服務的客戶心理。他說:
“我認為青年群體在線上社交展現了更多的熱情,付出了更多的時間。特別是在網絡遊戲中,遊戲平台已經不僅局限在遊戲內容本身而同時成為一個社交平台,包含雇傭關係等新型生產關係。我們值得關注大型平台型媒體的發展會帶來更多的遊戲消費,但需要注意規避算法給遊戲者同時帶來的全景監視。青年群體已經認識到平台和算法帶來的不公平等問題並自己積極調試行為(逃避算法規訓)。未來伴隨著更多交互性遊戲的產生,青年社交將更多向虛擬社區延伸,需要警惕人與人面對面交往減少的風險。”
人工智能的發展可以從根本上改變電腦遊戲行業,使其更具沈浸感。對於開放世界遊戲尤其如此。例如,將此類遊戲中的非玩家角色 (NPC) 與生成式AI連接的實驗已在進行當中。此類解決方案可能通過賦予成百上千的NPC以智能,創造與他們現場交流的假象,來提高玩家的參與度,使其完全沈浸在虛擬遊戲世界中。
意識的遊戲化和代際心理的特徵使年輕人更容易接受新的信息接收方式。例如,通過沈浸式新聞,利用虛擬現實技術使人彷彿置身於新聞資訊、現場報道和紀錄片中描述的特定地點。馬來西亞國立大學博士研究生楊藝博對沈浸式新聞採納的調節效應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指出受眾年齡顯著調節了沈浸式新聞的採納。具體來說,30歲以下的受眾對沈浸式新聞的接受程度更高。這些群體被稱為Z世代,他們能夠在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里發揮很大的作用,因為他們認為這兩個世界是互補的,Z世代可以很輕易的在其中轉換角色。

楊藝博表示, “這是由兩個原因導致的,一是他們對新技術存在好奇心,有探索的慾望;二是他們迫切希望短暫的逃離現實生活。比如近幾年在中國,青年一代正在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內卷,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承受了太多壓力,因此希望在虛擬世界或是元宇宙中短暫的逃避從而釋放自己。從這一點來說,人工智能對青年群體起到了安慰劑的作用”。

人工智能還對年輕人的思維、學習方法和整個教育過程產生影響。西京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負責人邱有梅認為,文心一言、豆包、訊飛星火等軟件的使用,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提高學習效率、更快獲取所需信息的新工具。此外,她說,學生甚至在構思和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過程中都已經在使用人工智能。在一項實驗中,學生們借助人工智能得出的答案比獨立準備的初始答案顯示出更深入的分析和更豐富的內容。
人工智能已經深入大學校園,成為教育系統的新現實。西安歐亞學院新聞學教師劉巍對AIGC在新聞學本科生學習中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劉巍發現了在所調查106名新聞學本科學生中有超過96%的同學都在日常學習中使用人工智能,幾乎不使用的只佔3.77%。共有79.%以上的同學認為AIGC對學習起到了正面影響。
這一圖景一方面證明瞭人工智能作為工具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在新的技術現實下制定方法發展世界各地學生分析和語言能力的問題。
聯合國報告:中國申請生成式人工智能專利數全球第一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4.07.2024
聯合國報告:中國申請生成式人工智能專利數全球第一
人工智能的風險:模糊現實的界限?
人工智能對媒體領域的影響不僅限於積極方面。同任何突破性技術一樣,人工智能也可能會失控或被惡意使用。人工智能在信息領域甚至信息戰中最明顯的應用是創建虛假的機器人帳戶,來傳播某些觀點,以及創建虛假但令人信服的音頻和視頻資料,用於混淆視聽和虛假宣傳。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後張詩瑤研究了人工智能對信息空間的影響機制。張詩瑤認為, 在生成式AI驅動下,謠言傳播已從已從“異態”轉變為“常態”,從“單模態”演變為“多模態”,從“合成事實”進化到“偽造輿論”。

她說:“探討AI謠言的傳播機制和影響因素,對於AI謠言識別和治理具備支撐作用。基於演化博弈理論,本研究針對近年來傳播熱度較高的118個AI謠言傳播案例,使用定性比較分析(QCA)對影響其傳播熱度的多層要素進行挖掘。研究發現,目前AI謠言在大眾化傳播上存在三級斷層,前20%的高熱度謠言佔據了84.6%的大眾流量;從謠言傳播影響因素來看,內容特性 > 受眾參與 > 信源構成 > 核心媒介;從組態路徑來看,草根創作的‘強情感’敘事和權威背書的‘強衝突’框架構成了AI謠言大眾化傳播的兩種典型模式。

然而,將人工智能引入媒體領域也迫使我們對現實、智能和人性的界限和定義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導,上海大學傳媒研究中心主任,《華夏傳播研究》學術委員,《中華文化與傳播研究》編委,《名作欣賞》學術顧問郝雨說:

從大眾傳播時代到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傳播的‘擬態環境’在大數據、算法、算力建構之下,必將演化為多重虛擬世界:數字複製技術搭建第一重遠程在線場景;概率隨機生成的算法模型製造第二重虛擬環境,計算的可窮盡性特徵使AIGC幾乎完全脫離現實;人機言說攔腰截斷出版傳播領域的理性公開對話,人際關係陷入‘人機’關係編織的社會區隔之中。所謂AIGC帶來的‘沈浸式’、‘現場感’,本質上都只是更加虛幻的場景和環境。尤其是Sora的出現,數字生成的景象越來越以假亂真,讓人對真實世界與生成虛擬世界更為真假難辨。其後果必然就是,它生成的虛擬環境越真,真實的世界就越不真。因為它的每一個生成物,又都會成為真實世界的一部分,又由於它生成的物象是虛擬的,卻又實實在在存在於真實世界,‘假作真時真亦假’。我們對於AIGC的發展,要建立一種嚴格的警惕和反思機制?不能讓未來的真實世界,變成一個到處都是‘人不人鬼不鬼’的虛實難辨甚至人 ‘鬼’難分的混亂世界。

人工智能的監管問題近年來成為國際科技議程上的主要議題之一。所有發達科技強國都將人工智能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作為優先事項,在人工智能的諸多應用領域,這些技術的發展都處於激烈競爭中。與此同時,行業領導者也多次對在國家和國際層面缺乏監管標準的情況下人工智能的超前發展和應用表示擔憂。
週一,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中國提出的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決議。決議提出了以人為本的原則。文件指出,人工智能的發展應造福人類,助力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該文件還提出幫助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2.07.2024
聯大通過中國提出的關於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的決議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