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與AI技術:數字化緬懷是否可能普及?
2024年4月4日, 10:48 (更新: 2024年4月4日, 11:07)
© 照片 : 雲視圖研公司圖片中的兩個人物分別是真實存在的人和虛擬的光學人像。虛擬的光學人像是通過採集真實人物的影像數據,並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處理後生成的。
© 照片 : 雲視圖研公司
關注
獨家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人們在這一天祭祀祖先、緬懷已故親人。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人們紀念逝者的方式也在發生變化。最近,一種新興的技術——“AI復活親人”引起了廣泛關注。雲視圖研公司負責人汪文才告訴衛星通訊社,這種技術利用人工智能將逝者的影像數字化,並使人們能夠與之互動。儘管無法完全取代傳統的紀念方式,但它可以作為一種寄託情感的補充。
最近,音樂人包小柏使用AI(人工智能)“復活”已經去世的女兒,讓數字世界的“女兒”為妻子唱了一首生日歌,這一新聞引發廣泛關注,使得“AI復活”這項技術備受討論。
數字化緬懷親人的新方式
所謂“AI復活”,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將逝去親人的文字描述、圖片、視頻和聲音資料輸入AI算法模型,從而模擬生成一個數字人形象。
通過這項技術,逝者的形象和聲音得以數字化再現,使得親人能夠通過視頻、語音甚至實時對話的方式與他們互動,為生者提供了一種新的緬懷方式。
雲視圖研公司負責人汪文才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介紹了尋求通過AI技術“復活”或“保存”親人形象的實際案例。有些人希望借此緩解悲傷、安撫思念。也有一些人是提前做好準備,以便在親人過世後,依然能夠與其“數字形象”保持互動。
他舉例說:“我們有一位客戶李女士,她的丈夫由於心梗在工作中突然過世,兩人未能好好告別。當時李女士深陷悲痛之中,無法自拔,非常希望通過AI技術再次與丈夫交談,聽到丈夫的聲音,以此獲得一些慰藉。也有一些情況是提前準備的。比如,有一個客戶,他的孩子和奶奶感情很深,但奶奶患上不治之症,時日無多。我們為他製作了一個立體動態的全息數字人,這樣奶奶以後就能像在世一樣出現在家人面前。這個數字人是三維立體的,因為它是以光的方式虛擬呈現的,所以無法觸摸,但看起來栩栩如生。此外,它還可以搭載AI技術,坐在那裡與家人進行交流。”
現代科技與傳統紀念方式的交融
汪文才指出,“數字復活”是緬懷親人的一種補充方式,在技術上仍有局限性,目前而言只是傳統照片和視頻的升級體驗。
他解釋說:“基於AI計算和多媒體顯示的‘數字復活’離大眾所想象的‘數字復活’還有十分遙遠的距離。例如逝者的記憶、說話的風格、價值觀、思考方式等等,這些是無法通過AI創建和模擬的。由於達不到這一步,因此也就談不上‘復活’,只是一種寄託情感的新形態,能夠滿足部分群體的情感需求。”
除了“AI復活”以外,研究團隊還在探索“數字陵園”這種新的方式,也就是不再以墓碑、祠堂、牌位祭祀故人,而是以數字化的影像數據,借助先進的光學顯示技術,將故人生前的影像復現出來。汪文才說,如果這種數字化方式得以推廣,那麼殯葬領域的土地資源緊缺問題將有望得到解決。
他指出:“儘管對使用AI技術‘復活’已故者存在著一些反對聲音,認為這種做法不夠嚴肅,甚至可能有一定的冒犯,但當前我國主要人群都受到計算機和新媒體時代的深度影響,因此有可能將這種方式作為思念和緬懷親人的新常態。當然。傳統的清明節紀念方式仍將長期存在,但數字化緬懷有望在未來發展成一種新的方式。”
數字化緬懷面對的爭議與挑戰
科學技術的進步為人們緬懷逝去的親人提供了更多可能的方式。然而,這些新技術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問題。
最近,由於有網友用AI技術“復活”了已經去世的公眾人物,並在網絡上發佈動態視頻,這引發了大眾對這一技術被濫用的擔憂。被“復活”的公眾人物的父親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侵犯了兒子的肖像權,他無法接受,感到不舒適,並希望對方盡快下架相關內容。
針對這一技術存在的討論,主要分為兩派觀點。一些人認為,通過AI“復活”逝去的親人或公眾人物,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面對失去的痛苦,並提供一種心理慰藉。也有人認為這可能對個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同時,由於“AI復活”涉及到使用已故人士的肖像和聲音,這可能引發法律和安全問題。
微博網友“街頭賣藝yi”說:“因為我們知道親人有一天會離開,所以才會珍惜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光。如果所有遺憾都能被隨意填補,那珍惜和牽掛也無從談起。‘復活’後的親人講不出自己的語言,只是用類似聲音講著別人讓他們講的話,一個復讀機,‘人’在哪裡?”
微博網友“金添Tiannn”說:“這本質上是一種自大的、滿足自我慾望的做法。”
微博網友“尋找樂土40030”說:“我覺得挺好的,給活著的人以安慰。”
微博網友“Tout_va-bien”說:“夢里很難出現,即使是隔空的形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思念,太想見一面了。”
汪文才表示,技術的發展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些風險和挑戰。儘管“AI復活”可以滿足人們情感上的需求,但在技術還未成熟的情況下,如何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和使用合法性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面對這種情況,需要更多的討論和探索,這不僅是公眾關注的焦點,研發這項技術的公司也深感其重要性。
他解釋道:“很多人通過電話咨詢時,我們都會反復確認是否真正出於心理安慰的需求。對於數據的處理,我們會在本地採用物理方式進行保存,並進行雲端備份,對其進行加密,同時也會向客戶提供一份副本,共三個備份。然而,客戶手中的那份數據是否會被其他機構竊取或用於非法途徑,這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因此,對於有情感慰藉需求的人來說,這項技術肯定是積極的,但隨著技術的發展,難以避免會發生一些個別的消極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