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C 商業新聞網站發表了著名商業分析師杜瓦德里克·麥克尼爾(Dewardric L. McNeal)的專欄文章。作者對在華西方公司所犯的典型錯誤進行了分析。
文章指出,過去二十年的大部分時間的特徵就是中國的強勁增長以及良好的美中關係。事實表明,在此期間進入中國市場的傳統方式對許多公司來說是可行的。但在今天和未來,以前的策略會導致虧損。
一些企業已經開始認真考慮供應鏈多元化、降低地緣政治風險。 但正如作者指出的那樣,在已經開始的競賽中,西方有落後於中國的風險。
多年來一直有個佔據上風的理論,即中國太大,不能忽視它;無論如何北京一定會採取務實和謹慎的方針,以免失去自己獲得外國投資、美國資本市場和外國創新專業知識的機會。然而不容忽視的真相是,中國很早就認識到其內部和外部的脆弱性。從前不惜一切代價實現經濟增長的做法雖然取得了政治和經濟上的成功,但也導致中國經濟嚴重失衡。中國已經變得過度依賴外國技術和投資。多年來中國領導人一直在追求更大程度的自力更生,逐步降低對美國在各個領域的全球地緣政治主導地位的依賴。雖然中國領導人認識到外國投資者、商業和專業知識的價值,但他們的長期願景側重於自主發展。
在華市場的外國公司為保護股東利益而降低風險的機會有限。對政治和經濟形勢的誤判可能會導致該公司被中國本土競爭對手排擠掉。
文章作者繼續寫道,我們不止一次看到外國公司如何犯錯誤。他們變得依賴利潤。他們變得傲慢和自信。他們認為沒有必要不斷對形勢做出評判。簡言之,外國企業往往低估了進入中國市場並成功發展的難度,忽視了中國國內政治和當地條件的細節。一些高層管理人員認為,他們只注重數字,以免捲入國內和地緣政治問題。
許多西方CEO對中國的看法已經過時,並繼續奉行基於1992年至2001年中國改革開放時期或2001年至2015年經濟騰飛的入世後時期的企業戰略。這裡有個誤解,即中國龐大的人口提供了一個龐大且易於開發的市場。考慮到巨大的收入差距、地區特點和多樣化的消費者行為,中國市場並沒有想象得那麼大。中國消費者經常選擇有競爭力的本地替代品。此外隨著中國企業在各個領域趕上並超越外國競爭對手,西方產品提供的是高質量和高技術的觀念已經過時。上述情況並不意味著要離開中國。作者的結論是,鼓勵產品創新並確保商家更好地瞭解中國消費者和當地情況。如果美國市場領導者能為不斷變化著的、競爭激烈的中國和全球市場做好相應準備,它就可以克服短期思維的缺陷。
中國技術政策的目標之一是實現半導體產業的自給自足。路透社最近報道了中國為該領域推出的最新舉措之一。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向一家名為長鑫新橋的存儲芯片公司投資145.6億元人民幣(19.9億美元)。該基金又稱“大基金”,持股比例33.15%。長鑫新橋已申請建設生產12英吋存儲器晶圓的生產基地。“大基金”最後一次投資是在今年,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獲資130億元。長江存儲作為全球非易失性NAND閃存卡行業市場唯一的中國廠商,在政府補貼的支持下正在積極擴大產能和研發。中國在2014年成立了“大基金”,作為加速本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手段。該產業被認為落後於美國、韓國和台灣同類產業。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十月份中國工廠活動意外萎縮。 本月中國官方製造業採購指數為 49.5,低於預期,落後於 9 月份的 50.2。指數低於 50 表明較上個月出現萎縮。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9%,讓人們對中國經濟在疫情後令人失望的表現後或將好轉抱有希望。
中國政府設定的2023年經濟增長目標為5%,這是數十年來最低官方目標。小幅增長數據會增加對政府的壓力,並促使中國政府擴大財政刺激。政策的制定者們已逐步放鬆了貨幣條件,小幅下調了基準貸款利率,並放寬了一些防止房價過熱的購房限制。
太空新聞門戶網站 Space.com 報道稱,中國計劃把防止黑客攻擊的量子通信衛星技術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中國科學院在最近舉辦的空間科學大會上透露了這一消息。中國在2016年發射了首顆量子通信衛星,此後一直穩步推動該領域的發展。中國科學家使用的關鍵技術是量子密鑰分發。這使得兩方可以使用量子技術創建的密鑰來交換、加密和解密數據。中國第一顆量子衛星創下了利用量子通信安全傳輸數據的距離的記錄。這顆衛星首先將密鑰發送到相距約1200公里的中國地球站,然後再在中國的一個點和奧地利的一個點之間傳輸數據。
未來將在高軌道上部署新的量子衛星,該軌道類似於 GPS 衛星的軌道。也就是說,它們將面對地球將有更好的視野,並且地球站可以更長時間地觀測到它們。這也意味著中國科學家和工程師必須將量子密鑰傳輸到更遠的距離——大約10000公里的高度。迄今為止中國還沒有公佈這項新任務的具體日期。
俄羅斯衛星社不對轉載自外國媒體的信息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