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稱:“我認為這是在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領域面臨許多挑戰的時候發生的,” 龔博士告訴衛星通訊社。 “在這一點上,過去幾個月的統計數據並不是很好。過去幾個月的外國直接投資明顯下降。所以我認為,這項措施的出台很及時,本質上是為了提供邀請外商直接投資的更多吸引力和更多動力,特別是在本文件所指出的兩個領域。 一個是醫藥領域,另一個是電信業,特別是與電信業相關的增值服務在我看來,這兩個行業往往利潤稍高一些。因此,我認為開放這兩個行業可能會讓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更具吸引力,當然也更有利可圖。”
“所以,美國已經實現了去風險或脫鈎,無論你怎麼稱呼它,” 龔博士說。 “而且我認為這種去風險戰略的界限確實變得模糊了。華盛頓擔心的是,他們害怕,我想說的是,擔心的是中國在技術發展方面的快速崛起。美國和中國之間所謂的極大競爭主要是技術方面的競爭。所以它希望在某些行業,以及我剛才提到的某些事情上仍然保持領先地位。但問題是,它阻止不了中國公司開發自己的本土技術。我可以告訴你,比如在量子技術領域,中國企業正在快速取得進展,甚至是在半導體領域——這是另一個例子。”
龔博士指出:“我認為,即使是美國公司也對此感興趣,電信服務是美國公司長期以來一直在追求的東西,”這名學者表示。 “除了美國公司,歐洲公司和一些德國公司之外,他們通常是中國市場的強勢參與者,我想說的是,斯堪的納維亞國家也是如此。我的意思是,他們也有一些大公司。我在想制藥業。比如,愛爾蘭的制藥業非常強大。法國公司在這方面也很出色。我想這些公司會對中國廣闊的市場感興趣。”
“你確實可以從兩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龔博士繼續說道。 “第一,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如果一家公司想在中國取得成功,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開發專門針對中國市場的產品會提供強大的優勢。您知道,離客戶更近, 靠近市場提供了很多比較優勢。另一方面,我想說在研發方面,中國的勞動力或者說中國的研發勞動力實際上是受過高度訓練的,我們有相當不錯的教育體系,每年都培養出大量的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