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50723/1066527820.html
伊朗將同歐洲“三駕馬車”舉行核談判,雙方訴求存在根本性分歧
伊朗將同歐洲“三駕馬車”舉行核談判,雙方訴求存在根本性分歧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2025年7月23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5-07-23T16:38+0800
2025-07-23T16:38+0800
2025-07-23T16:38+0800
評論
伊朗
歐洲
核問題
談判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3044/94/1030449441_0:64:1200:739_1920x0_80_0_0_ffa0149937f979cbb8a3231370eb8701.jpg.webp
據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報道,伊朗已與英國、法國、德國就伊朗核問題舉行談判達成一致。會談將以副外長級別舉行。據知情人士透露,相關方已就舉行談判的原則達成一致,但談判的時間和地點仍在磋商中。談判可能在下周舉行,但具體在哪個國家舉行尚未最終確定。此前,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與英國、法國及德國外長進行電話會商,同意將8月底設定為伊朗與美國達成核協議的最後期限,否則英法德三國將恢復對伊朗制裁。李振傑對衛星通訊社表示,英法德三國對伊朗施壓背後有多重考量。首先是2015年達成的伊核協議及所附聯合國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即將於10月到期,歐洲需要為自身拓展政治磋商空間。據美媒報道,根據2015年伊核問題全面協議,“快速恢複製裁”條款允許簽署國採取措施應對伊朗的違規行為。由於啓動“快速恢複製裁”程序需要30天,歐洲人希望在俄羅斯10月出任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國之前完成該程序。美國和歐洲官員將這一條款視為向伊朗施壓的談判工具,也是外交努力失敗後的退路。但伊朗方面認為,重新實施制裁缺乏法律依據,並威脅以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作為應對。此外,6月26日,伊朗議會議長卡利巴夫表示,經憲法監護委員會批准,伊朗正式頒布暫停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的法律。該法案規定,除非伊朗的核設施安全和和平核活動得到保障,否則國際原子能機構人員無權進入該國進行檢查,任何檢查都需要得到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批准。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7月2日批准了該法案,國際原子能機構觀察員於7月4日離開伊朗並前往維也納總部。對此,專家認為,伊朗暫停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引發了歐洲的核安全擔憂。7月12日,伊朗外交部長阿拉格齊說,伊朗願就其核計劃進行談判,但不會接受任何不承認其鈾濃縮權利的協議。李振傑表示,伊朗明確表態不會放棄鈾濃縮計劃,且拒絕與美國直接對話,歐洲三國威脅施壓也是對伊朗強硬態度的一種“對等”回應,也需協調美國立場,在伊核問題上維持西方統一戰線。對於此次英法德三國同伊朗即將進行的談判,李振傑表示,雙方核心訴求存在根本性分歧,短期內雙方通過讓步推動談判實現突破性進展的可能性不大。但專家稱,長期來看,政治外交途徑仍是解決伊核問題的唯一可行路徑。7月23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表示,美國準備就伊朗核計劃與伊朗進行直接談判。美國總統特朗普此前表示,伊朗“非常希望”恢復核計劃談判,華盛頓也願意進行這種對話。伊朗外長阿拉格奇說,只有華盛頓願意做出互惠和均衡的核協議才會恢復與美國的談判。目前,伊朗和美國在阿曼斡旋下舉行了五輪非直接談判,第六輪談判本應於6月15日舉行,但伊朗和以色列衝突爆發導致順延。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50723/1066523353.html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50722/1066509336.html
伊朗
歐洲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5
News
cn_CN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3044/94/1030449441_66:0:1134:801_1920x0_80_0_0_be678c3c245a9cab8a763d6b8368bc89.jpg.webp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評論, 伊朗, 歐洲, 核問題, 談判
伊朗將同歐洲“三駕馬車”舉行核談判,雙方訴求存在根本性分歧
評論
伊朗和歐洲的“三駕馬車”英法德三國已同意恢復核問題的相關談判,這三個歐洲國家表示,如果伊朗不恢復與美國的核談判,三國將在8月底之前通過所謂的“快速恢復機制”恢復對伊朗的制裁。浙江外國語學院環地中海研究院副研究員李振傑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在雙方核心訴求存在根本性分歧的背景下,短期內雙方通過重大讓步推動談判實現突破性進展的可能性較為有限,但長期來看,政治外交途徑仍是解決伊核問題的唯一可行路徑。
據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報道,伊朗已與英國、法國、德國就伊朗核問題舉行談判達成一致。會談將以副外長級別舉行。據知情人士透露,相關方已就舉行談判的原則達成一致,但談判的時間和地點仍在磋商中。談判可能在下周舉行,但具體在哪個國家舉行尚未最終確定。此前,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與英國、法國及德國外長進行電話會商,同意將8月底設定為伊朗與美國達成核協議的最後期限,否則英法德三國將恢復
對伊朗制裁。
李振傑對衛星通訊社表示,英法德三國對伊朗施壓背後有多重考量。首先是2015年達成的伊核協議及所附聯合國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即將於10月到期,歐洲需要為自身拓展政治磋商空間。
據美媒報道,根據2015年伊核問題全面協議,“快速恢複製裁”條款允許簽署國採取措施應對伊朗的違規行為。由於啓動“快速恢複製裁”程序需要30天,歐洲人希望在俄羅斯10月出任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國之前完成該程序。
李振傑說:“該決議中的‘快速恢複製裁’條款規定,若伊朗違反協議,簽署國可快速恢復對伊制裁。儘管伊核協議已近乎‘名存實亡’,但如果在協議到期前未能形成新的協商機制,伊核問題可能陷入更無序的狀態。因此,歐洲需要為自身拓展政治磋商空間,以維繫制約伊朗的政策與法律工具。”
美國和歐洲官員將這一條款視為向伊朗施壓的談判工具,也是外交努力失敗後的退路。但伊朗方面認為,重新實施制裁缺乏法律依據,並威脅以
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作為應對。此外,6月26日,伊朗議會議長卡利巴夫表示,經憲法監護委員會批准,伊朗正式頒布暫停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的法律。該法案規定,除非伊朗的
核設施安全和和平核活動得到保障,否則國際原子能機構人員無權進入該國進行檢查,任何檢查都需要得到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批准。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7月2日批准了該法案,國際原子能機構觀察員於7月4日離開伊朗並前往維也納總部。對此,專家認為,伊朗暫停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引發了歐洲的核安全擔憂。
李振傑指出:“6月中旬美以對伊朗核設施發動大規模襲擊後,伊朗暫停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該機構核查人員已被全部逐出伊朗,導致伊朗的核活動透明度驟降,這加劇了歐洲的核安全擔憂。為此,歐洲急於推動重啓對伊朗核活動的核查機制,以縮小安全盲區。”
7月12日,伊朗外交部長阿拉格齊說,伊朗願就其核計劃進行談判,但不會接受任何不承認其鈾濃縮權利的協議。李振傑表示,伊朗明確表態不會放棄鈾濃縮計劃,且拒絕與美國直接對話,歐洲三國威脅施壓也是對伊朗強硬態度的一種“對等”回應,也需協調美國立場,在伊核問題上維持西方統一戰線。
對於此次英法德三國同伊朗即將進行的談判,李振傑表示,雙方核心訴求存在根本性分歧,短期內雙方通過讓步推動談判實現突破性進展的可能性不大。
他強調稱:“即將在土耳其舉行的談判可謂充滿挑戰:伊朗堅持保留有限鈾濃縮能力的訴求,強調和平利用核能是其不可剝奪的正當權利。而歐洲方面則明確反對伊朗進一步擴大核活動,其談判目標直指限制乃至完全消除伊朗的鈾濃縮能力。鑒於此,在雙方核心訴求存在根本性分歧的背景下,短期內雙方通過重大讓步推動談判實現突破性進展的可能性較為有限。”
但專家稱,長期來看,政治外交途徑仍是解決伊核問題的唯一可行路徑。
李振傑說:“儘管當前國際制裁的重壓與地緣戰略博弈可能迫使伊朗重返談判桌,但真正難點在於如何構建更加公平透明的協商框架——既要彌合各方在核心議題上的認知鴻溝,又需建立具有公信力的核查監督機制。歷史經驗表明,在制裁施壓與武力威懾下推動的談判往往難以達成實質成果,唯有通過平等對話與機制創新,才能為永久性解決伊核問題開闢可行路徑。”
7月23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表示,美國準備就伊朗核計劃與伊朗進行直接
談判。美國總統特朗普此前表示,伊朗“非常希望”恢復核計劃談判,華盛頓也願意進行這種對話。伊朗外長阿拉格奇說,只有華盛頓願意做出互惠和均衡的核協議才會恢復與美國的談判。目前,伊朗和美國在阿曼斡旋下舉行了五輪非直接談判,第六輪談判本應於6月15日舉行,但伊朗和以色列衝突爆發導致順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