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50408/1064898278.html
對人文交流的打擊:美國禁止官員在中國談戀愛
對人文交流的打擊:美國禁止官員在中國談戀愛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據美國媒體報道,自今年1月起,美國政府禁止駐華官員與中國公民發生性關係和“浪漫”關係。據推測,該命令是由時任美國駐華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在結束中國任期之前發佈的。 2025年4月8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5-04-08T14:26+0800
2025-04-08T14:26+0800
2025-04-08T14:26+0800
評論
美國
中國
文化
文化交流
打擊
官員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054/95/1020549563_0:112:3072:1840_1920x0_80_0_0_16596c946d7151120db428bdd966b77a.jpg.webp
這項措施適用於所有美國外交官及其家庭成員,以及持有安全許可的非在編人員。在地域上,該禁令適用於所有美國駐華使領館,包括美國駐北京大使館,以及駐香港、廣州、上海和瀋陽領事館。在中國境外,禁令尚無效力,也沒有任何報道提及中國台灣。據媒體報道,這些信息根據政府內部人士提供,美國國務院拒絕對關於部門內部命令的信息發表評論。一些政府對接觸國家機密的僱員施加類似限制,這已不是秘密。但它們很少成為公眾廣泛討論的話題。據媒體報道,先前的限制只適用於外交官與美國駐華使團的中國僱員之間的近距離接觸。如果美國公務員報告已存在的與中國公民的親密關係,他們可能獲得豁免,但如果遭到拒絕,他們將在終止在中國境內工作的威脅下被迫斷絕關係。不過,報道並未明確說明“戀愛關係”的具體含義。目前還不清楚美國政府出台的這些措施會傷了多少人的心,但媒體傳播的這一信息無疑是中美關係降溫的一個明顯標誌。對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駐他國使團僱員的私生活進行如此嚴格的控制,是冷戰時期間諜活動的典型特徵,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再未有過。在與其他國家關係降溫時期,美國的政策歷來伴隨著毫無根據的間諜和損害指控。自2016年以來,美國經常就所謂的“哈瓦那綜合徵”對俄羅斯進行指責。一些美國官員、情報官員和駐外機構的外交官抱怨說,美國駐古巴的公務人員首先出現了一些神經症狀,隨後在其他國家也出現了這些症狀。一些媒體和個人聲稱俄羅斯和其他國家情報機構涉嫌與這些症狀的發生有關,儘管美國情報機構自身和一些獨立研究都質疑這種指控的公正性。近年來,對中國和俄羅斯技術產品的偏執症也在西方扎根。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禁止公務人員使用中國電信設備和華為、中興等製造商的設備、TikTok和DeepSeek等應用程序以及軟件(包括卡巴斯基實驗室的產品)。2019年,一款由俄羅斯開發者研發、可對用戶的肖像照片進行濾鏡處理的應用程序FaceApp的爆火引發了西方國家的妄想症。其中最廣為流傳和火爆的是它使用了一項功能,成功模擬了用戶衰老的效果。媒體報道稱,該公司可能通過這種方式收集用戶數據,美國聯邦調查局甚至對該應用程序展開了調查。很久以來,西方國家普遍對俄羅斯和中國持偏執態度,指責其進行網絡攻擊和個人信息盜用。例如,美國媒體報道稱,西方商人在前往中國時使用一次性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另據報道,美國記者在報道 2022 年北京冬奧會時也大量使用此類臨時設備。如今,包括聖母大學、布法羅大學、羅得島大學等在內的許多西方高校的網站上甚至都發佈了關於使用一次性設備的建議。與此同時,美國政府本身也屢次被發現通過數字設備、聊天工具和社交網絡對普通用戶進行監控。最臭名昭著的是愛德華·斯諾登在2013年披露的稜鏡計劃(PRISM)——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谷歌、臉書、微軟、蘋果等大型IT公司對互聯網用戶進行大規模監控的秘密項目。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在收購社交網絡推特一段時間後,宣佈該公司與美國情報機構關係密切,其中包括大規模審查和獲取用戶個人數據。塔克·卡爾森和其他美國記者曾多次抱怨美國情報機構監控他們的私人信件。基於種族和其他原因的妄想症和歧視在美國也由來已久。在20世紀40-50年代冷戰最激烈的時期,美國廣泛開展了一場尋找共產主義代理人的運動,這場運動被稱為 “麥卡錫主義”,得名於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儘管這場運動沒有明顯的種族因素,但施行的鎮壓和對同情共產主義、蘇聯、中國以及“反美情緒”的指控尤其影響到美籍蘇聯和中國後裔、“斯拉夫姓氏”公民以及猶太僑民。近年來,美國境內與中國有關的間諜活動引發了人權活動人士對美國政府和個別組織歧視華人的一系列指控。其中一個備受矚目的案例是,2019年被不公平地指控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的華裔教授陶豐近期對堪薩斯大學提起訴訟。反華和反俄偏執情緒也傳遞給了普通民眾。因此,在西方反俄信息戰的背景下,近年來在底層發起了取消俄羅斯文化的運動——各大劇院甚至音樂學校都取消了俄羅斯演員和樂團的演出,西方樂團也將俄羅斯古典和當代作曲家的作品從節目單中刪除。在歐盟和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屢屢發生餐館和商店拒絕為俄羅斯遊客服務的事件。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50403/1064828235.html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50214/1064080331.html
美國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5
葉甫蓋尼· 帕夫洛夫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a/15/1044919955_16:0:289:273_100x100_80_0_0_c1d7d93374b615971b29f11aee2cc2d1.jpg.webp
葉甫蓋尼· 帕夫洛夫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a/15/1044919955_16:0:289:273_100x100_80_0_0_c1d7d93374b615971b29f11aee2cc2d1.jpg.webp
News
cn_CN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054/95/1020549563_127:0:2858:2048_1920x0_80_0_0_05f4fe9a6341f3b0c690d8e269826c9e.jpg.webp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葉甫蓋尼· 帕夫洛夫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a/15/1044919955_16:0:289:273_100x100_80_0_0_c1d7d93374b615971b29f11aee2cc2d1.jpg.webp
評論, 美國, 中國, 文化, 文化交流, 打擊, 官員
評論, 美國, 中國, 文化, 文化交流, 打擊, 官員
對人文交流的打擊:美國禁止官員在中國談戀愛
評論
據美國媒體報道,自今年1月起,美國政府禁止駐華官員與中國公民發生性關係和“浪漫”關係。據推測,該命令是由時任美國駐華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在結束中國任期之前發佈的。
這項措施適用於所有美國外交官及其家庭成員,以及持有安全許可的非在編人員。在地域上,該禁令適用於所有美國駐華使領館,包括美國駐北京大使館,以及駐香港、廣州、上海和瀋陽領事館。在中國境外,禁令尚無效力,也沒有任何報道提及中國台灣。據媒體報道,這些信息根據政府內部人士提供,美國國務院拒絕對關於部門內部命令的信息發表評論。
一些政府對接觸國家機密的僱員施加類似限制,這已不是秘密。但它們很少成為公眾廣泛討論的話題。據媒體報道,先前的限制只適用於外交官與
美國駐華使團的中國僱員之間的近距離接觸。如果美國公務員報告已存在的與中國公民的親密關係,他們可能獲得豁免,但如果遭到拒絕,他們將在終止在中國境內工作的威脅下被迫斷絕關係。不過,報道並未明確說明“戀愛關係”的具體含義。
目前還不清楚美國政府出台的這些措施會傷了多少人的心,但媒體傳播的這一信息無疑是中美關係降溫的一個明顯標誌。對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駐他國使團僱員的私生活進行如此嚴格的控制,是冷戰時期間諜活動的典型特徵,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再未有過。
在與其他國家關係降溫時期,美國的政策歷來伴隨著毫無根據的間諜和損害指控。自2016年以來,美國經常就所謂的“
哈瓦那綜合徵”對俄羅斯進行指責。一些美國官員、情報官員和駐外機構的外交官抱怨說,美國駐古巴的公務人員首先出現了一些神經症狀,隨後在其他國家也出現了這些症狀。一些媒體和個人聲稱俄羅斯和其他國家情報機構涉嫌與這些症狀的發生有關,儘管美國情報機構自身和一些獨立研究都質疑這種指控的公正性。
近年來,對中國和俄羅斯技術產品的偏執症也在西方扎根。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禁止公務人員使用中國電信設備和
華為、中興等製造商的設備、TikTok和DeepSeek等應用程序以及軟件(包括卡巴斯基實驗室的產品)。2019年,一款由俄羅斯開發者研發、可對用戶的肖像照片進行濾鏡處理的應用程序FaceApp的爆火引發了西方國家的妄想症。其中最廣為流傳和火爆的是它使用了一項功能,成功模擬了用戶衰老的效果。媒體報道稱,該公司可能通過這種方式收集用戶數據,美國聯邦調查局甚至對該應用程序展開了調查。
很久以來,西方國家普遍對俄羅斯和中國持偏執態度,指責其進行
網絡攻擊和個人信息盜用。例如,美國媒體報道稱,西方商人在前往中國時使用一次性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另據報道,美國記者在報道 2022 年北京冬奧會時也大量使用此類臨時設備。如今,包括聖母大學、布法羅大學、羅得島大學等在內的許多西方高校的網站上甚至都發佈了關於使用一次性設備的建議。與此同時,美國政府本身也屢次被發現通過數字設備、聊天工具和社交網絡對普通用戶進行監控。最臭名昭著的是愛德華·斯諾登在2013年披露的稜鏡計劃(PRISM)——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谷歌、臉書、微軟、蘋果等大型IT公司對互聯網用戶進行大規模監控的秘密項目。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在收購社交網絡推特一段時間後,宣佈該公司與美國情報機構關係密切,其中包括大規模審查和獲取用戶個人數據。塔克·卡爾森和其他美國記者曾多次抱怨美國情報機構監控他們的私人信件。
基於種族和其他原因的妄想症和歧視在美國也由來已久。在20世紀40-50年代冷戰最激烈的時期,美國廣泛開展了一場尋找共產主義代理人的運動,這場運動被稱為 “麥卡錫主義”,得名於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儘管這場運動沒有明顯的種族因素,但施行的鎮壓和對同情共產主義、蘇聯、中國以及“反美情緒”的指控尤其影響到美籍蘇聯和中國後裔、“斯拉夫姓氏”公民以及猶太僑民。
近年來,美國境內與中國有關的
間諜活動引發了人權活動人士對美國政府和個別組織歧視華人的一系列指控。其中一個備受矚目的案例是,2019年被不公平地指控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的華裔教授陶豐近期對堪薩斯大學提起訴訟。反華和反俄偏執情緒也傳遞給了普通民眾。因此,在西方反俄信息戰的背景下,近年來在底層發起了取消俄羅斯文化的運動——各大劇院甚至音樂學校都取消了俄羅斯演員和樂團的演出,西方樂團也將俄羅斯古典和當代作曲家的作品從節目單中刪除。在歐盟和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屢屢發生餐館和商店拒絕為俄羅斯遊客服務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