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1857-1935),蘇聯科學家,星際交通理論的奠基人,在火箭工程技術方面有重大發現。
![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1857-1935),蘇聯科學家,星際交通理論的奠基人,在火箭工程技術方面有重大發現。 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1857-1935),蘇聯科學家,星際交通理論的奠基人,在火箭工程技術方面有重大發現。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7/04/0a/1049433693_0:0:2048:2645_600x0_80_0_1_9a47f18cf09a92e0f9655038fbe1e101.jpg)
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1857-1935),蘇聯科學家,星際交通理論的奠基人,在火箭工程技術方面有重大發現。
謝爾蓋·科羅廖夫在將他的狗發射到太空之前。
![謝爾蓋·科羅廖夫在將他的狗發射到太空之前。 謝爾蓋·科羅廖夫在將他的狗發射到太空之前。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7/04/0a/1049433867_0:0:2047:2943_600x0_80_0_1_be919e3930ae45fa03942d6aaf8bcb5b.jpg)
謝爾蓋·科羅廖夫在將他的狗發射到太空之前。
蘇聯飛行員、宇航員、蘇聯英雄尤里·加加林和一個運動飛機模型。1955年,尤里·加加林作為薩拉托夫航空俱樂部的學員,學會了駕駛這架模型飛機。
![蘇聯飛行員、宇航員、蘇聯英雄尤里·加加林和一個運動飛機模型。1955年,尤里·加加林作為薩拉托夫航空俱樂部的學員,學會了駕駛這架模型飛機。 蘇聯飛行員、宇航員、蘇聯英雄尤里·加加林和一個運動飛機模型。1955年,尤里·加加林作為薩拉托夫航空俱樂部的學員,學會了駕駛這架模型飛機。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7/04/0a/1049433518_0:0:2357:2047_600x0_80_0_1_bdffdc9f0720e0b52591c6c1f60f2cf7.jpg)
蘇聯飛行員、宇航員、蘇聯英雄尤里·加加林和一個運動飛機模型。1955年,尤里·加加林作為薩拉托夫航空俱樂部的學員,學會了駕駛這架模型飛機。
德國人蒂托夫為太空飛行在振動台上進行訓練。
![德國人蒂托夫為太空飛行在振動台上進行訓練。 德國人蒂托夫為太空飛行在振動台上進行訓練。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7/04/0a/1049434043_0:0:1914:3000_600x0_80_0_1_179acda1a26cb29208217ca0ce555075.jpg)
德國人蒂托夫為太空飛行在振動台上進行訓練。
2001年4月30日,從電視上拍攝的這張圖片中,空間站指揮官尤里·烏薩奇夫(左)歡迎美國百萬富翁丹尼斯·蒂托(中)和俄羅斯宇航員塔爾加特·穆薩巴耶夫(右)來到國際空間站。
![2001年4月30日,從電視上拍攝的這張圖片中,空間站指揮官尤里·烏薩奇夫(左)歡迎美國百萬富翁丹尼斯·蒂托(中)和俄羅斯宇航員塔爾加特·穆薩巴耶夫(右)來到國際空間站。 2001年4月30日,從電視上拍攝的這張圖片中,空間站指揮官尤里·烏薩奇夫(左)歡迎美國百萬富翁丹尼斯·蒂托(中)和俄羅斯宇航員塔爾加特·穆薩巴耶夫(右)來到國際空間站。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7/04/0a/1049434218_0:0:1992:1498_600x0_80_0_1_4ea24529c51320293ebe594b3ddc2599.jpg)
2001年4月30日,從電視上拍攝的這張圖片中,空間站指揮官尤里·烏薩奇夫(左)歡迎美國百萬富翁丹尼斯·蒂托(中)和俄羅斯宇航員塔爾加特·穆薩巴耶夫(右)來到國際空間站。
![紀錄片《穿著宇航服飛越地球》中的劇照。宇航員阿列克謝·列昂諾夫在外太空。 紀錄片《穿著宇航服飛越地球》中的劇照。宇航員阿列克謝·列昂諾夫在外太空。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7/04/0a/1049434393_0:0:1456:1562_600x0_80_0_1_09238f4a7d5eca969ba94b7aaf06832d.jpg)
紀錄片《穿著宇航服飛越地球》中的劇照。宇航員阿列克謝·列昂諾夫在外太空。
“遠徵1號”(Expedition-1)乘組人員正在國際空間站星辰號服務艙里吃新鮮水果。圖中從左到右分別為俄羅斯航天員、聯盟號指揮官尤里·吉德津科,美國宇航員、指令長威廉·謝潑德和俄航天員、航天工程師謝爾蓋·克里卡列夫。
![“遠徵1號”(Expedition-1)乘組人員正在國際空間站星辰號服務艙里吃新鮮水果。圖中從左到右分別為俄羅斯航天員、聯盟號指揮官尤里·吉德津科,美國宇航員、指令長威廉·謝潑德和俄航天員、航天工程師謝爾蓋·克里卡列夫。 “遠徵1號”(Expedition-1)乘組人員正在國際空間站星辰號服務艙里吃新鮮水果。圖中從左到右分別為俄羅斯航天員、聯盟號指揮官尤里·吉德津科,美國宇航員、指令長威廉·謝潑德和俄航天員、航天工程師謝爾蓋·克里卡列夫。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7/04/0a/1049434568_0:0:3072:2048_600x0_80_0_1_359811ae3320a3e61165ef3e3d828685.jpg)
“遠徵1號”(Expedition-1)乘組人員正在國際空間站星辰號服務艙里吃新鮮水果。圖中從左到右分別為俄羅斯航天員、聯盟號指揮官尤里·吉德津科,美國宇航員、指令長威廉·謝潑德和俄航天員、航天工程師謝爾蓋·克里卡列夫。
![世界上首位女宇航員瓦倫蒂娜·捷列什科娃。 世界上首位女宇航員瓦倫蒂娜·捷列什科娃。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7/04/0a/1049434750_0:0:2048:3090_600x0_80_0_1_ee38c17a543e5c9225024de530db3aed.jpg)
世界上首位女宇航員瓦倫蒂娜·捷列什科娃。
電影《飛向未來》劇照。蘇聯中央科教片工作室(Tsentrnauchfilm)。圖為蘇聯飛行員兼宇航員、乘員指揮官安德里揚·尼古拉耶夫在飛行中的聯盟9號飛船艙內。
![電影《飛向未來》劇照。蘇聯中央科教片工作室(Tsentrnauchfilm)。圖為蘇聯飛行員兼宇航員、乘員指揮官安德里揚·尼古拉耶夫在飛行中的聯盟9號飛船艙內。 電影《飛向未來》劇照。蘇聯中央科教片工作室(Tsentrnauchfilm)。圖為蘇聯飛行員兼宇航員、乘員指揮官安德里揚·尼古拉耶夫在飛行中的聯盟9號飛船艙內。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7/04/0a/1049434928_0:0:2818:2048_600x0_80_0_1_4d654c9ec66b7d2b69e8890651290fa1.jpg)
電影《飛向未來》劇照。蘇聯中央科教片工作室(Tsentrnauchfilm)。圖為蘇聯飛行員兼宇航員、乘員指揮官安德里揚·尼古拉耶夫在飛行中的聯盟9號飛船艙內。
宇航員布魯斯·麥克坎德雷斯二世進行艙外活動,距離挑戰者號航天飛機機艙有數米遠。他正在使用一個氮氣推進的手控“載人機動裝置”(Manned Maneuvering Unit,簡稱MMU)。這是一次無系繩的太空行走。
![宇航員布魯斯·麥克坎德雷斯二世進行艙外活動,距離挑戰者號航天飛機機艙有數米遠。他正在使用一個氮氣推進的手控“載人機動裝置”(Manned Maneuvering Unit,簡稱MMU)。這是一次無系繩的太空行走。 宇航員布魯斯·麥克坎德雷斯二世進行艙外活動,距離挑戰者號航天飛機機艙有數米遠。他正在使用一個氮氣推進的手控“載人機動裝置”(Manned Maneuvering Unit,簡稱MMU)。這是一次無系繩的太空行走。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7/04/0a/1049435102_0:0:2048:2048_600x0_80_0_1_5429a3aca18d1fbf063f5e5de148ecbd.jpg)
宇航員布魯斯·麥克坎德雷斯二世進行艙外活動,距離挑戰者號航天飛機機艙有數米遠。他正在使用一個氮氣推進的手控“載人機動裝置”(Manned Maneuvering Unit,簡稱MMU)。這是一次無系繩的太空行走。
![美國宇航員約翰·沃茨·楊,曾執行雙子星3號、雙子星10號、阿波羅10號、阿波羅16號任務。 美國宇航員約翰·沃茨·楊,曾執行雙子星3號、雙子星10號、阿波羅10號、阿波羅16號任務。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7/04/0a/1049435277_0:0:2048:2637_600x0_80_0_1_faf834faa200f449a4e194b991ddaca2.jpg)
美國宇航員約翰·沃茨·楊,曾執行雙子星3號、雙子星10號、阿波羅10號、阿波羅16號任務。
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右)艱難地走過月球表面,身後是他留下的腳印。 宇航員在阿姆斯特朗和登月艙之間的月球表面插上美國國旗。 宇航員埃德溫·E·奧爾德林離飛船更近。
![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右)艱難地走過月球表面,身後是他留下的腳印。 宇航員在阿姆斯特朗和登月艙之間的月球表面插上美國國旗。 宇航員埃德溫·E·奧爾德林離飛船更近。 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右)艱難地走過月球表面,身後是他留下的腳印。 宇航員在阿姆斯特朗和登月艙之間的月球表面插上美國國旗。 宇航員埃德溫·E·奧爾德林離飛船更近。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7/04/0a/1049435502_0:0:2569:2047_600x0_80_0_1_401af9c7714140f44493f8ec913dbe4e.jpg)
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右)艱難地走過月球表面,身後是他留下的腳印。 宇航員在阿姆斯特朗和登月艙之間的月球表面插上美國國旗。 宇航員埃德溫·E·奧爾德林離飛船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