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不應追隨美國的對華政策

© Sputnik / Alexey Vitvitsky / 跳轉媒體庫歐洲不應追隨美國的對華政策
歐洲不應追隨美國的對華政策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1.04.2023
關注
美國已將中國視為其主要戰略對手,而且還在企圖拉攏盡可能多的盟友參與到與中國的對抗之中。布魯塞爾越來越多地站在美國立場上發言表態。例如,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訪華前不久指出,歐盟必須通過加強對中國的獨立性來確保其經濟安全,包括在供應鏈方面。然而法國總統卻有不同的看法。在今天的《外國媒體看中國》節目中,我們先來瞭解一下馬克龍為何要爭取歐洲的戰略自主權。
據Politico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歐洲需要減少對美國的依賴,避免捲入中美在台灣問題上的衝突。法國總統警告歐洲不要捲入“非本國衝突”。馬克龍強調,歐洲應成為具有“戰略自主權”的“第三超級大國”。馬克龍同時警告稱,歐洲不應效仿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政策。他特別指出,如果歐洲連烏克蘭危機都不能解決,又怎麼能在台灣問題上提出建議。
馬克龍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互動中比其他歐洲領導人更為通融。他對歐洲在武器和能源方面對美國的依賴表示擔憂,同時呼籲歐洲減少對美元的依賴。Politico的文章最後寫道,馬克龍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不同,選擇了與中方更友好的溝通方式。
法國總統馬克龍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7.04.2023
法國和歐盟需要中國市場促進經濟增長
《紐約時報》的文章稱,儘管歐盟委員會主席的言辭相當激進,但歐盟和美國對中國的態度仍然迥然不同。該報比較了同時發生的兩件事:馬克龍和馮德萊恩訪華,以及台灣行政長官蔡英文與美國政界人士和官員的會面。美國在與中國的任何接觸中總是在台灣問題上挑釁,而歐洲官員卻恰恰相反,盡量抹平稜角,沒有特殊需要不提敏感話題。儘管歐洲在言辭上仍堅持與美國相似的價值觀,但仍願意與中國合作。一個典型例子就是與馬克龍一起訪問中國的大型商業代表團。《紐約時報》指出,即使出於歷史原因,布魯塞爾在台灣問題上的態度也與美國略有不同:例如在柏林,他們依然清晰地記得東西德存在的時期。而且那種一旦台海發生衝突,歐洲不僅會同意參與敵對行動,甚至會加入反華制裁行列的說法不禁讓人生疑。馬克龍和馮德萊恩此次訪華表明,歐洲還沒有做好與中國打經濟戰的準備。而這意味著,美國必須依靠自己,加強自身的軍事能力,才能在該地區遏制中國。《紐約時報》的文章總結道,美國不應該在烏克蘭身上花費太多的資源,而應該將這些資源用於加強自身的軍事力量,並幫助亞洲盟友——日本和澳大利亞——加強它們在亞洲地區的軍事能力。
美軍參謀長聯繫會議主席馬克·米利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4.04.2023
美國將軍呼籲緩和對華緊張關係
中國交易所新上市規則讓市場呈現繁榮。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一些中國公司的股票週一漲幅超過 100%。這表明中國股市需要進一步改革。既然公司股票一天漲了這麼多,說明中國很多公司的價值都被低估了。根據新規,取消了對公司股票價格的限制(此前新股發行市盈率不能超過23倍)。此外還取消了首日44%的漲幅上限。但在前五個交易日之後,報價波動仍然有 10% 的限制。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中國股市已成為全球最活躍的股市。 年內IPO 籌集了 145 億美元,是華爾街相應規模的四倍多。新規則將是中國發展的強大動力。顯然中國政府正在努力讓市場為優先經濟部門融資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其中,所謂的上市註冊制度,即公司必須首先獲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許可才能進入 IPO 的事實已經證明瞭這一點。但這並不意味著國家現在無法控制公司通過公開發行募集資金。英國《金融時報》最後提到,不久前中國監管部門確定了一份禁止企業通過 IPO 籌集資金的行業名單。
中美貿易協議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2.09.2022
中美審計協議能執行嗎?
彭博社的文章作者認為,從長遠來看中國有可能將不需要西方技術。文章指出,中國企業的研發支出已經接近西方頂級企業的水平。例如,如果說五年前中國企業研發成本全球領先的25家企業中只有華為一家,那麼現在字節跳動、騰訊、阿里巴巴都已進入了這個名單。彭博社的文章寫道,自2004年以來研發50強企業名單變化不大,但領先企業與榜單其他企業的差距拉大。彭博社的文章最後指出,中國企業進入前 25 名的事實表明,中國已經與美國和歐盟一樣,具有實現自身技術獨立的巨大潛力。
俄羅斯衛星社不對轉載自外國媒體的信息負責。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