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30203/1047597335.html
專家:中美兩國關係的結構性必然帶來金融與貨幣上的逐漸分離
專家:中美兩國關係的結構性必然帶來金融與貨幣上的逐漸分離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2月3日電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賈敏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從更長範圍和時間來看,中美兩國之間的競爭性、關係結構性必然會帶來金融與貨幣上的逐漸分離。 2023年2月3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3-02-03T15:48+0800
2023-02-03T15:48+0800
2023-02-03T16:55+0800
中國
美國
金融
貨幣
/html/head/meta[@name='og:title']/@content
/html/head/meta[@name='og:description']/@content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9/0e/1043960515_0:0:960:540_1920x0_80_0_0_d644bfe04ce1ded44c920c38c4745f94.jpg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接受“俄羅斯24”電視台和俄新社採訪時表示,中國將不可避免地開始減少對西方金融機制的依賴。但考慮到美國和中國經濟之間數以萬億計的相互聯繫,中國需要較長一些時間,以建立可以保護免受美國作為現階段世界貨幣和金融貿易體系管理人的恣意妄為危害的平行工具、機制,以避免產生嚴重的經濟動蕩。賈敏分析指出,2023年對於全球金融市場將是極為嚴峻、壓力重重的時刻。美國面臨債務違約和經濟衰退的風險,中國在走出新冠疫情困擾後有著維護金融穩定、防範風險、提振經濟的重大任務。因此中美兩國都有著迫切而現實的需求,穩定全球金融經濟大局。他表示,這是2023年全球金融市場的主流趨勢。專家同時認為,從更長的範圍和時間來看,中美兩國之間的競爭性、關係結構性必然會帶來金融與貨幣上的逐漸分離。賈敏表示,2008年以前那種以大量購買美國國債和允許外資主導中國國內某些產業領域的現象早已退潮,雙方都在以自主的方式進行產業政策的重組,對以美元為主導的世界金融體系的依賴也會減少。但專家認為,這種聯繫的減弱不會以線性的方式出現,而是更多以反復和震蕩的方式運行。他說,拉夫羅夫外長也注意到,中國對西方貨幣,尤其是以美元為主的國債持有,仍然會有一段時間,這並不取決於政治因素,現實的經濟利益和全球風險考量都是必要的。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20705/1042317982.html
美國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iya Segodnya“
2023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iya Segodnya“
News
cn_CN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9/0e/1043960515_240:0:960:540_1920x0_80_0_0_ec5c3a3c9a570a62eccf98573e50e950.jpg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iya Segodnya“
中國, 美國, 金融, 貨幣
專家:中美兩國關係的結構性必然帶來金融與貨幣上的逐漸分離
2023年2月3日, 15:48 (更新: 2023年2月3日, 16:55)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2月3日電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賈敏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從更長範圍和時間來看,中美兩國之間的競爭性、關係結構性必然會帶來金融與貨幣上的逐漸分離。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接受“俄羅斯24”電視台和俄新社採訪時表示,
中國將不可避免地開始減少對西方金融機制的依賴。但考慮到美國和中國經濟之間數以萬億計的相互聯繫,中國需要較長一些時間,以建立可以保護免受美國作為現階段世界貨幣和金融貿易體系管理人的恣意妄為危害的平行工具、機制,以避免產生嚴重的經濟動蕩。
賈敏分析指出,2023年對於全球金融市場將是極為嚴峻、壓力重重的時刻。美國面臨債務違約和經濟衰退的風險,中國在走出新冠疫情困擾後有著維護金融穩定、防範風險、提振經濟的重大任務。因此中美兩國都有著迫切而現實的需求,穩定全球金融經濟大局。他表示,這是2023年全球金融市場的主流趨勢。
專家同時認為,從更長的範圍和時間來看,中美兩國之間的競爭性、關係結構性必然會帶來金融與貨幣上的逐漸分離。
賈敏表示,2008年以前那種以大量購買美國國債和允許外資主導中國國內某些產業領域的現象早已退潮,雙方都在以自主的方式進行產業政策的重組,對以美元為主導的世界金融體系的依賴也會減少。
但專家認為,這種聯繫的減弱不會以線性的方式出現,而是更多以反復和震蕩的方式運行。他說,拉夫羅夫外長也注意到,中國對西方貨幣,尤其是以美元為主的國債持有,仍然會有一段時間,這並不取決於政治因素,現實的經濟利益和全球風險考量都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