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不急於加入中美科技對抗

© AFP 2023 / THOMAS SAMSON歐洲不急於加入中美科技對抗
歐洲不急於加入中美科技對抗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9.12.2022
關注
美中科技對抗不僅影響雙邊關係,也影響整個國際形勢。
《外交學者》雜誌網站詳細介紹了第三方國家在這場對抗中的立場。2022 年 10 月美國對中國實施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出口管制法規。其目的是限制中國獲得先進的半導體技術,盡快利用美國的影響力削弱中國的超級計算和人工智能能力。這些新的限制性措施大大加劇了中美之間的技術對抗。然而,該雜誌的文章作者認為,除非其他主要半導體製造國也採用這些措施,否則美國的某些限制性措施不會有效,而這些國家迄今為止一直不願參與其中。
美國以外的科技公司希望繼續與中國開展業務,它們可以很容易地填補空白。美國雖然控制著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節點,但在中國需要的各種芯片和製造設備方面並不具備優勢。日本的東京電子( Tokyo Electron)和荷蘭的先進半導體材料國際公司(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簡稱ASMI)等公司可以在幾個月內開始生產中國需要的機器。
盟國將單邊出口管制視作脅迫施壓的策略。拜登政府告訴歐洲和日本應該效仿美國。一名日本官員稱這是對日本主權的無視。 荷蘭外貿部長強調,他們的政府打算自己做出決定。
出口管制在域外適用時對公司壓力尤為沈重。歐洲公司對自己如何適應美國新規感到困惑。各國政府也很難確保出口管制不會扼殺本國工業。例如,沒有日本參與的單邊歐洲或荷蘭控制會給日本競爭對手帶來優勢。已有跡象表明,中國企業可能會轉向日本製造商,因為他們使用的美國技術較少,因此未來受美國限制的可能性較小。
雖然美國正在敦促合作夥伴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在微芯片製造和電動汽車電池等其他領域——但歐洲公司非常擔心去全球化的後果。芯片供應鏈是高效的,因為它是全球化的和集成的。如果供應鏈斷裂,更多國家會採取自給自足的政策,芯片的成本就會上升。 文章指出,歐洲工業需要越來越多的芯片,不僅在高科技領域,而且在自動化和數字化轉型的汽車等低技術領域也是如此。
美國瞄准中國半導體工業新星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2.12.2022
美國瞄准中國半導體工業新星
商業新聞頻道 CNBC援引美國官員的話報道稱,國際社會越來越擔心中國 COVID-19 病例持續激增並缺乏透明數據。此外,日本也宣佈從12月30日起,要求來自中國大陸的遊客進行核酸檢測。
日本厚生勞動省在通知中說,沒有有效疫苗接種證書的中國旅客也將被要求在出發前接受檢測。通知稱,這些措施不適用於來自香港和澳門的旅客。當被要求對日本的措施發表評論時,中國外交部強調需要採取“科學合理”的措施,但沒有提供更多細節。
美國官員指出,與日本一起,馬來西亞也在採取保護措施,而印度和世界衛生組織則對中國的情況表示擔憂。
桃過疫情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7.12.2022
《桃過疫情》:“桃子懷舊”如何幫助戰勝病毒?
中國表示,日本國防開支的增加令人擔憂,並對東京的和平意圖提出質疑,土耳其國家新聞社“阿納多盧”(Anadolu)就此話題發表了評論。該社提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最近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發表的聲明。在日本上週五決定增加國防開支,將其年度預算推高至歷史高位後,北京就表示了的擔憂。
在由岸田文雄領導的政府批准的 2023 年預算草案中,日本的總支出達到創紀錄的 114.38 萬億日元(8650 億美元)。“阿納多盧”稱,國防開支增加之際,正是日本大力加強國防能力之時。社會保障支出也將繼續增加。作為美國領導的“四方機制”成員之一的日本(另有澳大利亞和印度),將在國防上花費 6.8 萬億日元(517 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 26.3%。這些費用將包括與重新部署駐日美軍有關的費用。評論指出,根據與美國的雙邊安全協定,約有 50000 名美國士兵駐紮在日本。
西方支持台灣將增加 2023 年出現嚴重挑釁的可能性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8.12.2022
西方支持台灣將增加 2023 年出現嚴重挑釁的可能性
《日經新聞》在評價陸克文就任澳大利亞駐美大使一事時,不僅談到了兩個盟友的關係,也談到了他的任職對美澳對華政策的影響。這位前兩屆澳大利亞總理被視為中國問題專家,他接任澳大利亞駐美大使後很可能對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關係產生明顯影響,對整個印太地區產生一定影響,文章說。 隨著陸克文的上任,澳大利亞政府似乎已經決定華盛頓、北京和堪培拉三方關係需要更深入、更有效果的協調。
北京一旦攻打台灣,美國及其盟友是否介入,近年來一直影響著地區和全球安全計劃。 陸克文的新書談到了這種可能,但他認為,與目前的十年相比,這種結果在 2030 年代出現的可能性更大。
陸克文批評澳大利亞前任政府總理莫里森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 這激起了北京方面的強烈反應,北京方面迅即竪起巨大的貿易壁壘以示抗議。這位未來的澳駐美大使認為,未來提供了糾正過去錯誤和重建美中關係的機會,以造福該地區的所有人。
俄羅斯衛星社不對轉載自外國媒體的信息負責。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