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向立陶宛提供援助,專家:相較於損失,只是杯水車薪
2022年4月27日, 20:36 (更新: 2022年4月27日, 20:49)
© Depositphotos.com / Eabff歐盟向立陶宛提供援助計劃 專家:相較於損失,只是杯水車薪
© Depositphotos.com / Eabff
關注
評論
歐盟委員會已批准向受中國“貿易限制措施”影響的立陶宛企業提供1.3億歐元的援助計劃。對此,中國專家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這些資金相較於立陶宛企業遭受的損失而言可能只是杯水車薪。歐盟應意識到,中歐雙方的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歐洲應抓住與中國合作的機會,擺脫經濟發展困境。
據瞭解,歐盟委員會已根據歐盟國家援助規則批准了一項價值 1.3 億歐元對立陶宛的援助計劃,以支持和方便受中國對立陶宛“歧視性貿易限制”影響的公司獲得融資。該計劃將持續到 2027 年 12 月 31 日或直到中國施加的“限制”解除為止,以先發生者為準。受中國對立陶宛的“歧視性貿易限制”影響的公司將能夠獲得最高500萬歐元的貸款。該計劃將向所有行業的公司開放,金融、農業和林業以及漁業和水產養殖部門除外。貸款需要在 24個月內償還。 歐盟委員會認為,該計劃是“必要、適當和相稱的”,以支持受中國“貿易限制”影響的公司重新調整其業務戰略。
對此,安徽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尹建龍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歐盟的援助相較於立陶宛政府涉台錯誤做法導致的立企業的損失是微不足道的,只是杯水車薪。儘管歐盟給予立陶宛一定的援助,但試圖仿效立陶宛做法的國家會從中吸取教訓。任何一個明智的、理性的政府都不會追隨立陶宛的腳步,破壞與中國的關係。
尹建龍教授說:“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也是中國對外關係中的重要底線,任何國家都不能越過這條紅線,這是絕對不被允許的。立陶宛這種小國對中國充滿了意識形態上的偏見,又受了部分西方國家的蠱惑,因此在涉華問題上衝在第一線。可以很諷刺地說,立陶宛是勇氣可嘉,但是實力不足。歐盟給立陶宛的這一點點‘施捨’和‘恩惠’在某種程度上有鼓勵立陶宛的意思,但是,對於立陶宛而言仍然是得不償失的。”
2021年11月,“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正式成立並掛牌運作。中國政府決定將中立兩國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此後,立陶宛企業在對華貿易中遇困。立陶宛工業家聯合會主席維德曼塔斯•雅努利亞維丘斯說:“中方企業對負責向中國連鎖店供貨的經銷商說:‘我們拒售立陶宛啤酒,你們運到台灣去吧,立陶宛三大啤酒商,任何一家的產品都不會上架銷售’。” 此外,中國海關總署2月9日更新的一份文件顯示,暫停接受自2月9日後(含2月9日)啓運的立陶宛牛肉進口申報。
歐盟在今年1月27日表示,由於立陶宛向中國出口貨物“受到限制”,歐盟委員會已經以歐盟的名義啓動了世貿組織審查程序。歐盟委員會認為,中國的行為根據世貿組織規則是“歧視性和非法的”。對此,中國外交部表示,所謂中國對立陶宛進行“脅迫”純屬無中生有,顛倒黑白。中立之間的問題,是政治問題,不是經濟問題;中立之間的問題,是立方背信棄義、損害中國利益導致的問題,不是中方向立陶宛施加壓力的問題。
尹建龍教授表示,立陶宛之所以衝在“反華”第一線,歐盟在某種程度上扮演了煽風點火和暗中鼓勵等不光彩的角色。
專家說:“因為立陶宛是中國和中東歐16國‘16+1合作’中的一個成員(2019年希臘的加入使得該合作機制升級為‘17+1’),而歐盟一直對於中國和中東歐開展這一合作耿耿於懷,認為中國是在製造歐盟內部的分裂。2021年3月,立陶宛宣佈退出這一合作機制,因此歐盟希望借立陶宛的退出,製造對華外交矛盾,來拆散這一平台。”
專家強調,中歐之間的合作大於競爭,但歐盟的外交在許多方面不成熟、缺乏獨立性,不清楚自己真正的利益所在,這是很可悲的。在烏克蘭危機的背景下,歐盟更應抓住機會,加強中歐關係。
尹建龍教授說:“結合俄烏局勢的現狀來看,歐盟無論是在外交還是經濟,包括在金融上,在更多方面都有求於中國。俄烏局勢延續的時間越長,歐盟所遭受的損失就會越大,接下來恐怕對中國在物資和經濟上的依賴會更大。發展對華友好關係、開展和推動中歐之間的經貿合作、抓住中國開放市場,特別是盡早地批准並實施中歐投資協定,對於歐洲擺脫目前的困境、促進歐洲經濟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此前訪問澳大利亞時曾表示,此訪的主要議題是立澳如何互助,應對中國脅迫和貿易制裁。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對此回應稱,中立關係出現問題,是非曲直十分清楚。中方為維護自身正當權益和國際公理作出正當反應,完全合理合法。立陶宛應正視客觀事實,糾正自身錯誤,回到堅持一個中國的正確軌道上來。立陶宛應停止混淆是非、惡意炒作,更不要妄圖拉攏其他國家聯合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