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20117/1037141438.html
中國經濟好於預期,但風險正在增加
中國經濟好於預期,但風險正在增加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第四季度GDP 同比增長4%。這高於分析師的普遍預測,他們曾以為中國經濟第四季度增長 3.6%。工業生產也超出預期,增長 4.3%,儘管上一季度該指標的增長僅為 3.8%。而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 8.1%,遠高於中國政府設定的 6% 的基準。但顯然,受負面因素影響,季度性經濟增速放緩。 2022年1月17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2-01-17T22:16+0800
2022-01-17T22:16+0800
2022-01-26T02:23+0800
經濟
評論
中國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4/0a/1e/1032401708_0:157:3000:1845_1920x0_80_0_0_44dbcf54942774c764129b41b1df486e.jpg
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評論公佈的數據時指出,2021年中國能夠維持國民經濟長期可持續復蘇,經濟增速處於領先地位。不過,他也承認,中國經濟正面臨“三重”壓力。威脅中國經濟的,主要是需求收縮、供給衝擊以及預期減弱。這些對中國經濟的威脅早在去年12月在中國召開的全國經濟工作會議上就已被提出。中國目前正在對 COVID-19 採取零容忍戰略。在中國一些地區,奧密克戎毒株的傳播迫使地方政府採取嚴格的防疫措施。疫情再次爆發以及相應的封鎖限制了商業活動,影響了人們的情緒和消費需求。據最新統計,12月份零售額僅增長1.7%,而11月份增長3.9%。在中國經濟嚴重依賴國內消費的情況下,與疫情相關的消費需求下滑給GDP增長帶來嚴重壓力。與疫情有關的第二個風險是供給衝擊。隔離措施不僅針對公民,也針對企業,尤其是從事零售、服務、餐飲等行業的企業。受疫情影響,中小企業變成了重災區。而它佔城市所有就業崗位的80%,佔GDP增長總量的60%。出口企業也面臨風險。儘管根據統計數據,中國出口在第四季度表現良好——12 月出貨量增長 21%——高於分析師的預測——但這一激增主要是由於季節性因素。聖誕假期和元旦前夕,全球對中國商品的需求不斷增加。但 奧米克戎病毒的迅速傳播可能很快會導致國際供應鏈出現新的中斷,並減少對中國出口產品的需求。最後,第三個因素——預期減弱——是前兩個因素的合乎邏輯的結果。兩年來的新冠疫情爆發特點告訴我們,疫情會在不同地區發生週期性爆發。因此與沒有節制地消費相比,消費者現在更傾向於存錢。企業也預感到供應鏈會出現更多中斷,商品市場將出現波動。房地產市場的問題進一步削弱了投資需求。根據來自高盛的數據,到 2022 年房地產行業投資或將下降 2%。據統計,第四季度已經下降7.7%,儘管到2021年底仍有4.4%的增長。中國央行從去年底開始採取貨幣刺激的預防措施。例如,中國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從 3.85% 下調至 3.80%。本週一,中國監管機構宣佈將中期MLF利率一下子下調10個基點至2.85%。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呂隨啓認為,採取這些措施是為了刺激投資需求。 監管機構力爭降低企業借貸成本。去年中國一年半以來首次下調LPR年利率時,一些專家將此作為開始調整貨幣政策走向寬松的信號。但在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西方國家反而要收緊貨幣政策、縮減量化寬松計劃的時候,中國貨幣政策的嚴重放鬆可能會導致大量資本外流。這將破壞 中國經濟的金融穩定。因此未必指望會對貨幣政策進行根本性的修改。在呂隨啓專家看來,這裡很有可能指的是有針對性的激勵措施。儘管最近一些西方媒體越來越多地談論中國經濟國有化的新趨勢,即國有企業的作用在增加,但事實恰恰相反。即使是對投資者和債權人負有創紀錄的 3000 億美元債務的中國最大開發商恆大的違約,也說明國家希望逐漸擺脫原始經營的做法,拒絕為民營企業破產政策承擔責任。雖然經濟面對同樣的壓力,但這次中國政府沒有像 2008 年危機期間那樣大規模注入流動性。這在當時導致了根本性的失衡、許多行業的生產過剩以及經濟的巨大槓桿作用。當然,中國經濟不會再達到以前的高增長率——外部不利因素和內部困難都會影響到這一點。即使基數很高,增長率也不可避免地會下降。大多數路透社分析師目前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約 5%。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20117/2021-1037138583.html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20113/1037085265.html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20112/1037064529.html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2
列昂尼德· 科瓦契奇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957/04/1029570473_0:0:640:640_100x100_80_0_0_823fc4b1ad2d310cdd0260b3e6f462b6.jpg
列昂尼德· 科瓦契奇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957/04/1029570473_0:0:640:640_100x100_80_0_0_823fc4b1ad2d310cdd0260b3e6f462b6.jpg
News
cn_CN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4/0a/1e/1032401708_166:0:2834:2001_1920x0_80_0_0_0b6bdf058c422e6648b63d618cc347bb.jpg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列昂尼德· 科瓦契奇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957/04/1029570473_0:0:640:640_100x100_80_0_0_823fc4b1ad2d310cdd0260b3e6f462b6.jpg
經濟, 評論, 中國
中國經濟好於預期,但風險正在增加
2022年1月17日, 22:16 (更新: 2022年1月26日, 02:23) 評論
中國第四季度GDP 同比增長4%。這高於分析師的普遍預測,他們曾以為中國經濟第四季度增長 3.6%。工業生產也超出預期,增長 4.3%,儘管上一季度該指標的增長僅為 3.8%。而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 8.1%,遠高於中國政府設定的 6% 的基準。但顯然,受負面因素影響,季度性經濟增速放緩。
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評論公佈的數據時指出,2021年中國能夠維持國民經濟長期可持續復蘇,經濟增速處於領先地位。不過,他也承認,中國經濟正面臨“三重”壓力。威脅中國經濟的,主要是需求收縮、供給衝擊以及預期減弱。
這些對中國經濟的威脅早在去年12月在中國召開的全國經濟工作會議上就已被提出。中國目前正在對 COVID-19 採取零容忍戰略。在中國一些地區,奧密克戎毒株的傳播迫使地方政府採取嚴格的防疫措施。疫情再次爆發以及相應的封鎖限制了商業活動,影響了人們的情緒和消費需求。據最新統計,12月份零售額僅增長1.7%,而11月份增長3.9%。在中國經濟嚴重依賴國內消費的情況下,與疫情相關的消費需求下滑給GDP增長帶來嚴重壓力。
與疫情有關的第二個風險是供給衝擊。隔離措施不僅針對公民,也針對企業,尤其是從事零售、服務、餐飲等行業的企業。受疫情影響,中小企業變成了重災區。而它佔城市所有就業崗位的80%,佔GDP增長總量的60%。出口企業也面臨風險。儘管根據統計數據,中國出口在第四季度表現良好——12 月出貨量增長 21%——高於分析師的預測——但這一激增主要是由於季節性因素。聖誕假期和元旦前夕,全球對中國商品的需求不斷增加。但 奧米克戎病毒的迅速傳播可能很快會導致國際供應鏈出現新的中斷,並減少對中國出口產品的需求。
最後,第三個因素——預期減弱——是前兩個因素的合乎邏輯的結果。兩年來的新冠疫情爆發特點告訴我們,疫情會在不同地區發生週期性爆發。因此與沒有節制地消費相比,消費者現在更傾向於存錢。企業也預感到供應鏈會出現更多中斷,商品市場將出現波動。房地產市場的問題進一步削弱了投資需求。根據來自高盛的數據,到 2022 年房地產行業投資或將下降 2%。據統計,第四季度已經下降7.7%,儘管到2021年底仍有4.4%的增長。
中國央行從去年底開始採取貨幣刺激的預防措施。例如,中國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從 3.85% 下調至 3.80%。本週一,中國監管機構宣佈將中期MLF利率一下子下調10個基點至2.85%。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呂隨啓認為,採取這些措施是為了刺激投資需求。 監管機構力爭降低企業借貸成本。
呂隨啓專家說:“我認為銀行的降息措施主要刺激的是投資需求,因為降低利率影響的是企業從銀行貸款的成本問題,與居民消費關係不大。”
去年中國一年半以來首次下調LPR年利率時,一些專家將此作為開始調整貨幣政策走向寬松的信號。但在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西方國家反而要收緊貨幣政策、縮減量化寬松計劃的時候,中國
貨幣政策的嚴重放鬆可能會導致大量資本外流。這將破壞 中國經濟的金融穩定。因此未必指望會對貨幣政策進行根本性的修改。在呂隨啓專家看來,這裡很有可能指的是有針對性的激勵措施。
呂隨啓專家說:“我認為,2022年中國的貨幣政策不會過度寬松。一方面我國需要適當增加流動性以維持經濟不大幅下滑,另一方面隨著中美關係緊張加劇,存在資本過多從中國外逃的風險,而資本外逃加劇會導致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一旦大量放水,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將更大,對中國金融體系造成較大威脅。而且近一段時間美聯儲持續加息,也會加大資本外逃的可能性。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貨幣政策需要在寬松和收緊之間尋求平衡,既增加流動性刺激經濟,同時又不能過度增加。另外,我國對金融行業進一步發展提出的根本要求是‘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換句話說,央行即使增加點流動性的注入,也不可能是大規模的寬松。”
儘管最近一些西方媒體越來越多地談論中國經濟國有化的新趨勢,即國有企業的作用在增加,但事實恰恰相反。即使是對投資者和債權人負有創紀錄的 3000 億美元債務的中國最大開發商
恆大的違約,也說明國家希望逐漸擺脫原始經營的做法,拒絕為民營企業破產政策承擔責任。
雖然經濟面對同樣的壓力,但這次中國政府沒有像 2008 年危機期間那樣大規模注入流動性。這在當時導致了根本性的失衡、許多行業的生產過剩以及經濟的巨大槓桿作用。當然,中國經濟不會再達到以前的高增長率——外部不利因素和內部困難都會影響到這一點。即使基數很高,增長率也不可避免地會下降。大多數路透社分析師目前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