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20112/1037064529.html
美國需要中國那樣的共同繁榮戰略
美國需要中國那樣的共同繁榮戰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不謀求破壞商業,只想實現共同繁榮。世界大型機構橋水基金創始人雷·達利奧這樣指出。他認為,美國和其它一系列國家中的不公平問題要更為尖銳,中國共同繁榮戰略對美國沒有絲毫害處。 2022年1月12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2-01-12T21:26+0800
2022-01-12T21:26+0800
2022-01-26T02:23+0800
評論
美國
中國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1/0c/1037064504_0:159:3073:1887_1920x0_80_0_0_b24a95f3006d049f53ad1175f9bfbe05.jpg
達利奧在瑞銀投資論壇期間發表了此番言論。他指出,外國投資商經常誤讀中國政策,將之看成是“毛澤東共產主義時代”的回歸。達利奧強調,北京在最初階段,給個別精明強幹者發財的機會,但現在,中方有意更為公平地分配資源,給大家平等的機會。橋水基金總裁認為,此項政策的依據是有必要進一步發展經濟。他指出,富裕階層和貧困階層中都有聰明人。重要的是,要盡早發現這些有才華者,使其潛能能夠更多地服務於國家經濟的有效發展。此前,美國一些投資商擔心外資在中國的前景。索羅斯在《華爾街日報》自己的評論欄中寫道,在中國投入數十億美元是“災難性錯誤”。而古根海姆集團的斯科特·米納德認為中國是“非投資國”。這兩位投資家都認為,中國大型高科技集團存在政治和管理方面的不確定性:一年來,中國收緊反壟斷措施,阿里巴巴、騰訊和京東等公司被高額罰款。此外,中國通過的《數據安全法》,使中國公司IPO程序變得複雜起來。再有,某些領域,比如教培,外國資本更無法介入。中國打擊“無序資本入侵”策略嚇壞了一些外國投資商。去年,MSCI中國指數下降了20%多。達利奧強調,美國和很多國家應借鑒中國“共同繁榮”政策中的某些成分。他指出,美國的收入差距非常大,投資者前景基本面,例如經濟產生的收入和成本的比率、資產和負債、內部穩定性和外部衝突的可能性都很大。比中國要更為糟糕,所以在美國投資的風險更大。外國投資商的觀點為何如此大相徑庭?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觀點南轅北轍,是因為投資方向不同。她說:橋水基金自1993年開始在中國搞資產管理,其中包括中國投資集團的50億美元主權財富基金。去年,該公司又吸引了13億美元,投資中國一家新的私營基金,由此成為在中國市場上的最大的全球對衝基金。投資商的情緒,首先與其業務範圍相關。那些開始即以中國市場為導向者,依舊將之看成是最有前景的地區,他們並不顧及中美之間存在的政治矛盾。去年,摩根大通全面控制在中國從事有價債券的合資企業。目前,該公司有意獲得對另一家企業的控制權。這家企業,摩根大通僅有部分控制權。摩根士丹利計劃於2022年拿到5個新的銀行許可證,而高盛集團正將自己的員工數量增加一倍。現在,中國股票總量中,外國人佔15%,而在2013年,該指數不超過3%。專家陳鳳英表示,金融行業像中美繼續發展合作的行業、比如脫碳和綠色技術一樣,仍將是吸引外資的主要領域。她說:專家指出,主要風險並非是中國全面繁榮的國內政策和對高科技企業所進行的管理,而是外部環境。華盛頓的政策,恰恰是中美公司發展合作的障礙。早在2019年美國對華為公司實施首批限制措施時,美國商界已得出結論,將失去100多億美元收益。這些收益,來自中國高科技企業訂單。此後的進一步限制,比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強制中國公司退市,也對中國進一步融入美國股市不利。華盛頓對中國公司實施金融限制,首先是在給自己的股市市值造成損失。要知道,中國公司除美國市場外還有其它選項。中國超過15家在美國股市交易的大型企業,已在香港二次上市。這些公司總市值差不多有1萬億美元之多。彌補中國公司從美國撤離的損失並非易事。亞太地區約有80家非中國的獨角獸公司,每家資本都超過10億美元。但其中任何一家,都無法與中國諸如阿里巴巴那樣的巨頭相媲美。比如2014年,阿里巴巴在紐約IPO時的市值為1280億美元。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11112/1034794770.html
美國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2
列昂尼德· 科瓦契奇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957/04/1029570473_0:0:640:640_100x100_80_0_0_823fc4b1ad2d310cdd0260b3e6f462b6.jpg
列昂尼德· 科瓦契奇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957/04/1029570473_0:0:640:640_100x100_80_0_0_823fc4b1ad2d310cdd0260b3e6f462b6.jpg
News
cn_CN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1/0c/1037064504_0:0:2731:2048_1920x0_80_0_0_df4c538d7d49ccd1b9005e2697a0c62f.jpg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列昂尼德· 科瓦契奇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957/04/1029570473_0:0:640:640_100x100_80_0_0_823fc4b1ad2d310cdd0260b3e6f462b6.jpg
評論, 美國, 中國
美國需要中國那樣的共同繁榮戰略
2022年1月12日, 21:26 (更新: 2022年1月26日, 02:23) 評論
中國不謀求破壞商業,只想實現共同繁榮。世界大型機構橋水基金創始人雷·達利奧這樣指出。他認為,美國和其它一系列國家中的不公平問題要更為尖銳,中國共同繁榮戰略對美國沒有絲毫害處。
達利奧在瑞銀投資論壇期間發表了此番言論。他指出,外國投資商經常誤讀中國政策,將之看成是“毛澤東共產主義時代”的回歸。達利奧強調,北京在最初階段,給個別精明強幹者發財的機會,但現在,中方有意更為公平地分配資源,給大家平等的機會。橋水基金總裁認為,此項政策的依據是有必要進一步發展經濟。他指出,富裕階層和貧困階層中都有聰明人。重要的是,要盡早發現這些有才華者,使其潛能能夠更多地服務於國家經濟的有效發展。
此前,美國一些投資商擔心外資在中國的前景。索羅斯在《華爾街日報》自己的評論欄中寫道,在中國投入數十億美元是“災難性錯誤”。而古根海姆集團的斯科特·米納德認為中國是“非投資國”。這兩位投資家都認為,中國大型高科技集團存在政治和管理方面的不確定性:一年來,中國收緊反壟斷措施,
阿里巴巴、
騰訊和京東等公司被高額罰款。此外,中國通過的《數據安全法》,使中國公司IPO程序變得複雜起來。再有,某些領域,比如教培,外國資本更無法介入。中國打擊“無序資本入侵”策略嚇壞了一些外國投資商。去年,MSCI中國指數下降了20%多。
達利奧強調,美國和很多國家應借鑒中國“共同繁榮”政策中的某些成分。他指出,美國的收入差距非常大,投資者前景基本面,例如經濟產生的收入和成本的比率、資產和負債、內部穩定性和外部衝突的可能性都很大。比中國要更為糟糕,所以在美國投資的風險更大。
外國投資商的觀點為何如此大相徑庭?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觀點南轅北轍,是因為投資方向不同。她說:
“我認為主要原因在於投資者行業和背景有區別。比如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投資者基本都是看好中國國內的消費市場,另外在創新競爭力、石油或新能源行業以及IT行業也有外國投資者在進入,因為中國的需求確實也比較大,而美國至今也沒有放棄對中國加徵高關稅,所以在這些行業外資的進入表現非常明顯。但是另一方面,外資的保護意識又很強。在一些中國已經具有競爭性且對美國形成一定壓力的行業,他們是非常反對的。總體來看,這種分化是在疫情之後,或者說是在中國近年來創新發展後開始發生的。再加上中美關係整體態勢較差,讓外國投資者在這樣一種大背景之下更加傾向保護主義。我認為未來我們應當關注這種變化,因為分化可能不僅是在當下,可能還會是一個趨勢。”
橋水基金自1993年開始在中國搞資產管理,其中包括中國投資集團的50億美元主權財富基金。去年,該公司又吸引了13億美元,投資中國一家新的私營基金,由此成為在中國市場上的最大的全球對衝基金。
投資商的情緒,首先與其業務範圍相關。那些開始即以中國市場為導向者,依舊將之看成是最有前景的地區,他們並不顧及中美之間存在的政治矛盾。
去年,摩根大通全面控制在中國從事有價債券的合資企業。目前,該公司有意獲得對另一家企業的控制權。這家企業,摩根大通僅有部分控制權。摩根士丹利計劃於2022年拿到5個新的銀行許可證,而高盛集團正將自己的員工數量增加一倍。現在,中國股票總量中,外國人佔15%,而在2013年,該指數不超過3%。
專家陳鳳英表示,金融行業像中美繼續發展合作的行業、比如脫碳和綠色技術一樣,仍將是吸引外資的主要領域。她說:
“首先中國的創新環境在改善,市場還在繼續擴大開放和深化改革。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看到外資是願意進入金融市場的。其次,在低碳方面中美合作的前景也不錯,包括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因為關係決定了投資者在這兩個領域的投資是相對穩定的,所以我個人是非常看好金融和低碳領域。當然,中國的消費市場也是外資看好的一個領域。”
專家指出,主要風險並非是中國全面繁榮的國內政策和對高科技企業所進行的管理,而是外部環境。華盛頓的政策,恰恰是中美公司發展合作的障礙。早在2019年美國對
華為公司實施首批限制措施時,美國商界已得出結論,將失去100多億美元收益。這些收益,來自中國高科技企業訂單。此後的進一步限制,比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強制中國公司退市,也對中國進一步融入美國股市不利。華盛頓對中國公司實施金融限制,首先是在給自己的股市市值造成損失。
要知道,中國公司除美國市場外還有其它選項。中國超過15家在美國股市交易的大型企業,已在香港二次上市。這些公司總市值差不多有1萬億美元之多。彌補中國公司從美國撤離的損失並非易事。亞太地區約有80家非中國的獨角獸公司,每家資本都超過10億美元。但其中任何一家,都無法與中國諸如阿里巴巴那樣的巨頭相媲美。比如2014年,阿里巴巴在紐約IPO時的市值為128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