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11017/1034657661.html
中國經濟增長或放緩,但將更加自然
中國經濟增長或放緩,但將更加自然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廣交會開幕式上表示,中國擁有克服經濟困難的一切手段和資源。李總理指出,經濟穩定存在若干影響因素,但政府不會允許嚴重放緩,更不會允許經濟衰退。 2021年10月17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1-10-17T13:00+0800
2021-10-17T13:00+0800
2022-02-15T12:49+0800
評論
中國
經濟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4/0c/1d/1032807752_0:220:3072:1958_1920x0_80_0_0_48fc353845887da6ac8b91678583b21e.jpg
中國總理南部之行是重要的,原因如下:首先,每年一度的廣交會的分量相當之重,這表明,中國依然是國際貿易主要玩家之一。此外,傳統上,廣東省被認為是中國的主要出口集散地。這裡集中著諸多生產出口商品的工廠,比如紡織和電子產品。目前,這些企業正遭遇非同尋常的世代。因中國和很多其它國家持續能源危機,很多公司電力供應不足,工廠不得不減少能源消耗,這意味著生產量減少。再有,局勢對中間商品供應商也有負面影響,而此類商品是中國和西方國家廠家所需要的。蘋果、Nvidia、英特、特斯拉等公司已向自己的合同商發出警告,因中國生產困境可能導致供應中斷現象。李克強總理向工業家們保證,將最大限度地供應電力,同時保障消費者和主要生產商所需。總理還強調,北京有足夠的手段,克服業已出現的局面。一方面,中國經濟在新冠疫情危機後恢復的不錯,消費、工業生產和服務領域都在增長。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從2020年第二季度開始,始終保持著超過50個點的增長率。另一方面,外部因素引發不良影響。首先,正如李克強總理所指出的,存在物流問題,比如集裝箱短缺和港口工作出現中斷,從而導致運輸成本嚴重上升。比如從中國向美國運送貨物,近一年來上漲了10倍。其二,目前的能源危機,遠不是中國的問題,而是世界現象。問題源於各國經濟恢復不平衡,進而造成能源短缺,價格嚴重上漲。第三,對大多數國家來說,通脹都是嚴重問題。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這種現象的原因是西方國家不夠審慎的貨幣政策。他說:“就運輸成本高漲問題而言,我認為同樣需要進行調控。一是在國內採取相關措施,抑制國內物流運輸成本的提高,以防過高的物流費用損害整個國民經濟的國際競爭力。二是需要力爭開展國際合作來解決國際運費成本的升高,畢竟這方面的問題不是中國自己就能解決,還涉及美國國內工會體制等國際問題,所以需要開展深入的國際合作。此外,我認為跨國反壟斷調查等工具,也可以是一個著手點。”中國能源短缺的原因還在於,中國承諾到2030年到達碳排放高峰,而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毫無疑問,全球氣候變化是個尖銳問題,要求每個國家、更別說中國這樣的大經濟體最大程度地參與其中。但不管怎樣,還是要考慮到能源的現實狀況:能源平衡結構、可再生能源發展水平以及地理和社會經濟狀況。目前的危機恰恰表明,很多國家並不急於放棄化石燃料,發展可再生能源。比如歐洲,夏天風力不足,而去年冬天又特別寒冷。預計,今年的情況類似。由此,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明顯無法滿足所有消費需求。中國的能源平衡中,50%多是煤炭發電,但中國處於生態考量卻在積極縮減採煤量。目前的情況時,從國外買煤對發電公司來說異常昂貴。李克強不久前在國家能源委員會會議上強調,要科學有序推進實現“雙碳”目標,這必須付出長期艱苦卓絕的努力。要結合近期應對電力、煤炭供需矛盾的情況,深入測算論證,研究提出碳達峰分步驟的時間表、路線圖目前的局勢是,企業所承擔的成本過高。根據公佈的統計數據,9月份,工業企業產品價格創下1996年以來10.7%的上漲紀錄。專家梅新育指出,國家當然將為商界和工業企業提供一定的支持,以使他們以最小的損失度過難關。但不要期待,國家將拯救問題或無效企業。不管這樣,企業本身要承擔自身生命力的主要責任。他說:北京給出的清晰信號是,儘管國家在經濟發展中起領導作用,但市場要素正決定著資源分配。此前,中國政府實施很多指令性措施,短期內當然對克服危機有幫助,但卻導致未來基礎性經濟不平衡。房地產市場過熱,經濟槓桿增長過快,家庭債務負擔過重,這些問題都是過去市場機制發展不足造成的。市場規律當然是殘酷的,但卻能夠幫助找到解決危機的最佳方案。新冠疫情經驗表明,被認為是自由市場支柱的西方發達國家,正積極實施國家干預。然而,支持經濟增長的量化寬松政策,正造成通貨膨脹問題。中國在走自己的道路。北京繼續實施精准支持措施:比如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增加地方政府債券、削弱對購房者貸款發放的控制,甚至,還為某些公民提供補貼。儘管如此,中國監管部門在不斷重申,中國將長期保持溫和的貨幣政策,將通脹風險降到最低,儘管增長速度沒那麼快,但這種增長卻是自然的。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11014/1034642529.html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11013/1034634929.html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1
列昂尼德· 科瓦契奇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957/04/1029570473_0:0:640:640_100x100_80_0_0_823fc4b1ad2d310cdd0260b3e6f462b6.jpg
列昂尼德· 科瓦契奇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957/04/1029570473_0:0:640:640_100x100_80_0_0_823fc4b1ad2d310cdd0260b3e6f462b6.jpg
News
cn_CN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4/0c/1d/1032807752_0:118:3072:2048_1920x0_80_0_0_453199dcd9e36cb3c0600cd16575f2bd.jpg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列昂尼德· 科瓦契奇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957/04/1029570473_0:0:640:640_100x100_80_0_0_823fc4b1ad2d310cdd0260b3e6f462b6.jpg
評論, 中國, 經濟
中國經濟增長或放緩,但將更加自然
2021年10月17日, 13:00 (更新: 2022年2月15日, 12:49)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廣交會開幕式上表示,中國擁有克服經濟困難的一切手段和資源。李總理指出,經濟穩定存在若干影響因素,但政府不會允許嚴重放緩,更不會允許經濟衰退。
中國總理南部之行是重要的,原因如下:首先,每年一度的廣交會的分量相當之重,這表明,中國依然是國際貿易主要玩家之一。此外,傳統上,廣東省被認為是中國的主要出口集散地。這裡集中著諸多生產出口商品的工廠,比如紡織和電子產品。目前,這些企業正遭遇非同尋常的世代。
因中國和很多其它國家持續能源危機,很多公司電力供應不足,工廠不得不減少能源消耗,這意味著生產量減少。再有,局勢對中間商品供應商也有負面影響,而此類商品是中國和西方國家廠家所需要的。
蘋果、Nvidia、英特、特斯拉等公司已向自己的合同商發出警告,因中國生產困境可能導致供應中斷現象。
李克強總理向工業家們保證,將最大限度地供應電力,同時保障消費者和主要生產商所需。總理還強調,北京有足夠的手段,克服業已出現的局面。
一方面,中國經濟在新冠疫情危機後恢復的不錯,消費、工業生產和服務領域都在增長。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從2020年第二季度開始,始終保持著超過50個點的增長率。另一方面,外部因素引發不良影響。首先,正如李克強總理所指出的,存在物流問題,比如集裝箱短缺和港口工作出現中斷,從而導致運輸成本嚴重上升。比如從中國向美國運送貨物,近一年來上漲了10倍。其二,目前的能源危機,遠不是中國的問題,而是世界現象。問題源於各國經濟恢復不平衡,進而造成能源短缺,價格嚴重上漲。第三,對大多數國家來說,通脹都是嚴重問題。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這種現象的原因是西方國家不夠審慎的貨幣政策。
“首先,近一段時間初級產品價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暴漲,其中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美國等西方國家非常規的貨幣政策。若要解決這一困難,很大程度上面需要中國與美西方國家共同採取宏觀政策的協調,才能夠取得效果。只是這一協調不取決於中國單方面的意願,還要看美西方國家,包括日本在內是否有意向。其次,我國近來加強了金融監管力度,大力打擊過去在商品生產銷售和運營等方面的投機行為。另外,在中國和其他一些貿易夥伴國能夠保持防疫步調一致的前提下,還可以對商品市場實施調控和干預,抑制商品市場過度大幅暴漲,運用儲備等工具共同進行宏觀調控。”
“就運輸成本高漲問題而言,我認為同樣需要進行調控。一是在國內採取相關措施,抑制國內物流運輸成本的提高,以防過高的物流費用損害整個國民經濟的國際競爭力。二是需要力爭開展國際合作來解決國際運費成本的升高,畢竟這方面的問題不是中國自己就能解決,還涉及美國國內工會體制等國際問題,所以需要開展深入的國際合作。此外,我認為跨國反壟斷調查等工具,也可以是一個著手點。”
中國能源短缺的原因還在於,中國承諾到2030年到達碳排放高峰,而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毫無疑問,全球氣候變化是個尖銳問題,要求每個國家、更別說中國這樣的大經濟體最大程度地參與其中。但不管怎樣,還是要考慮到能源的現實狀況:能源平衡結構、可再生能源發展水平以及地理和社會經濟狀況。目前的危機恰恰表明,很多國家並不急於放棄化石燃料,發展可再生能源。比如歐洲,夏天風力不足,而去年冬天又特別寒冷。預計,今年的情況類似。由此,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明顯無法滿足所有消費需求。
中國的能源平衡中,50%多是煤炭發電,但中國處於生態考量卻在積極縮減採煤量。目前的情況時,從國外買煤對發電公司來說異常昂貴。李克強不久前在國家能源委員會會議上強調,要科學有序推進實現“雙碳”目標,這必須付出長期艱苦卓絕的努力。要結合近期應對電力、煤炭供需矛盾的情況,深入測算論證,研究提出碳達峰分步驟的時間表、路線圖
目前的局勢是,企業所承擔的成本過高。根據公佈的統計數據,9月份,工業企業產品價格創下1996年以來10.7%的上漲紀錄。專家梅新育指出,國家當然將為商界和工業企業提供一定的支持,以使他們以最小的損失度過難關。但不要期待,國家將拯救問題或無效企業。不管這樣,企業本身要承擔自身生命力的主要責任。
“企業有生有死,應以尊重市場規律為主。值得注意的是,需要避免企業破產在短時間內對經濟結構造成系統性風險。另外,對於具有系統重要性的大型企業的破產危機風險,我們已經在過去處理海航破產重組的過程中找到了示範性解決方案,今後也應當根據這一示範嚴肅市場紀律,不能助長道德風險。即使對救助的大型企業集團採取破產重組措施,相關的責任人也必須承擔個人責任。”
北京給出的清晰信號是,儘管國家在經濟發展中起領導作用,但市場要素正決定著資源分配。此前,中國政府實施很多指令性措施,短期內當然對克服危機有幫助,但卻導致未來基礎性經濟不平衡。房地產市場過熱,經濟槓桿增長過快,家庭債務負擔過重,這些問題都是過去市場機制發展不足造成的。
市場規律當然是殘酷的,但卻能夠幫助找到解決危機的最佳方案。新冠疫情經驗表明,被認為是自由市場支柱的西方發達國家,正積極實施國家干預。然而,支持經濟增長的量化寬松政策,正造成通貨膨脹問題。中國在走自己的道路。北京繼續實施精准支持措施:比如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增加地方政府債券、削弱對購房者貸款發放的控制,甚至,還為某些公民提供補貼。儘管如此,中國監管部門在不斷重申,中國將長期保持溫和的貨幣政策,將通脹風險降到最低,儘管增長速度沒那麼快,但這種增長卻是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