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美國擠出頂級科學論文統領地位

© AP Photo中國超級計算機
中國超級計算機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4.08.2021
關注
始於貿易的中美對抗,逐漸開始向包括科技領域在內的其他領域滲透。對兩國而言保持技術領先已成為維護力量對比、確保自身優勢的根本性問題。中國新的五年發展規劃將科學和創新放在優先位置。

在今天海外媒體對中國的報道中,我們將重點介紹中國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此外還要瞭解中國的天氣異常如何影響保險公司的業務。另外還將討論經濟中新的跨週期因素。最後,讓我們看看礦工的命運,他們在中國禁止加密貨幣政策下正在尋找將損失降至最低並在其他國家尋求安保的方法。

Искусственный интеллект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1.08.2021
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正超越美國
先來談談第一個話題。日本《朝日新聞》援引日本文部科學省 8 月發佈的《日本科學技術指標 2021》報告報道稱,中國在頂級科學論文的數量上首次超過美國。日本媒體同時抱怨說,日本在排名中乾脆跌到了第10位——甚至被印度超過。報告稱,日本人已經開始減少花在研究上的時間。受此影響,國內博士生數量大幅下降。這導致日本在七國集團國家的科技排名中跌至最低。 2017年至2019年期間,日本發表了3787篇頂級科學論文——僅佔中國同類論文數量的10%。《朝日新聞》指出,中國在 90 年代後期的頂級科學論文數量排名中還僅居第 十。但後來中國開始大規模向科學投資。現在中國在科學上的投入超過3萬億元,有211萬科學家在中國工作。中國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是日本的三倍。兩年來中國發表了超過30.5萬篇科學論文,而美國有28.1萬篇。然而最重要的是,如果說美國多年來一直保持著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數量的領先地位,那麼現在中國在這個指標上也超過了美國。例如,19.9% 的頂級論文出自中國科學家之筆,而美國人僅撰寫了世界上最有價值和最受歡迎的作品的 18.3%,《朝日新聞》最後寫道。


世界氣象組織:近50年來與水有關的自然災害在世界上造成的損失最大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3.07.2021
世界氣象組織:近50年來與水有關的自然災害在世界上造成的損失最大
中國的暴雨和洪水讓保險公司的利潤受到影響。美國商業新聞頻道 CNBC 報道稱,總的看來中國保險業還沒有為自然災害做好準備。例如,根據標準普爾金融分析機構的數據,上個月河南省的暴雨導致保險公司損失了17 億美元。特大洪水奪去了300人的生命,超過100萬公頃的耕地受損,3.5萬間房屋被毀。直接損失超過200億美元。保險公司只承擔不到總損失的 1%。然而這對他們來說仍是一次重大的金融衝擊。 CNBC 指出,中國幾十年來一直遭受自然災害,從颱風到地震和洪水。然而,據世界銀行稱,中國的保險體系還不夠發達。保險公司只佔自然災害相關損害賠償的一小部分。中國遭遇危機後主要依賴公共資金。因此保險公司沒有任何發展動力,並且仍在使用過時的模型來識別風險。此外,中國普通百姓不習慣使用保險產品。根據標準普爾金融分析機構的預測,自然災害發生頻率的增加將迫使中國民眾更加密切關注為自身風險投保的可能性。此外,中國部分地區也參與了保險普及工作。 CNBC 指出,在寧波、深圳、廣東,地方政府為市民購買了適當的保險產品。


何為跨週期戰略?彭博社文章作者提出了這個問題。文章指出,新戰略取代了之前中國金融監管機構用來確定貨幣政策的所謂逆週期因素。金融部門承認,中國政府之前沒有披露過逆週期因素的內容,因此新戰略也是一個相當不透明的現象。儘管如此,彭博社得出結論,逆週期戰略意味著對經濟和金融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做出積極的反應。同時中國政府將避免採取全面的大規模措施,以防止經濟過熱。應用新的逆週期戰略的一個例子是中國中央銀行的決定:一方面,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以釋放額外的流動性。另一方面,不放鬆與房地產市場相關的限制。中國已經吸取了 2008 年危機的教訓。當時大規模的刺激措施造成經濟根本性失衡。今天中國政府將不再允許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增長,還將阻止地方政府積累巨額債務。此外,還將打擊影子銀行——銀行和其他機構的表外操作。與此同時地方政府將不得不將所有現有債務都明列在資產負債表上。或許今後中國在經濟政策領域會採取更加靈活的做法。例如,如有必要,可以超越預算赤字。但是,任何刺激措施都應該服務於中長期發展戰略,而不能讓其衍生出新的問題。彭博社最後寫道,逆週期戰略的目的是在風險出現之前進行應對,並在應對金融風險和維持經濟正常增長需求之間取得難得的平衡。


Майнинг криптовалюты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0.08.2021
深圳將徹底杜絕加密貨幣
中國曾經是全球加密貨幣開採量的領導者,但在中國政府宣佈打算取消採礦以及與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相關的所有業務後,礦工們開始考慮將生產設施運往何處。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採礦專用計算機非常脆弱,在運輸過程中容易損壞。此外持續的全球新冠疫情導致了物流問題的出現。集裝箱短缺、運輸流程中斷導致運輸成本大幅增加。在一些國家,例如美國,他們準備接受礦工。但是仍然需要為相關設備的進口繳納 25% 的關稅。不過,開採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仍然是一項非常有利可圖的業務。因此非常需要找到能替代中國並擁有大量廉價電力的地方。在美國有大量礦工的內布拉斯加州、德克薩斯州、北卡羅來納州和北達科他州等州,甚至有專門的公司提供尋找合適礦場建設地點的服務。除了美國,礦工們將目光還投向了加拿大、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和格魯吉亞。然而,目前很大一部分產能仍留在中國。僅 Bit Digital 就剩下近 9500 台機器。在生產轉移過程中,很大一部分算力將從比特幣挖礦過程中被切斷。由於每 10 分鐘出現 1 個比特幣,其價值由市場決定,因此處理所需的計算複雜度會發生變化。然而,挖礦雖然不會像最初每個人都可以在家用計算機上進行的那樣變得原始,但仍將更加去中心化。的確,隨著計算複雜度的下降,更多的人將有機會成功挖到難得的電子幣。 《華爾街日報》總結道,去中心化是加密貨幣概念的主要特徵,就像最初推出它們時設想的那樣。

(衛星社不對轉載自外國媒體的信息負責)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