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海研究院副研究員陳相秒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中國實力的增強剝奪了美國在英國擁有自己戰略利益的地區的主導角色,這也是英國航母群此次行程的原因之一。陳相秒專家說:
“自2018年起英國在南海的行動一步步升級,去年10月至今關於部署‘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的話題一直被炒作,英國也不斷地向外界釋放這一信號。特別是兩個多月前,英國已經明確表態航母將進入南海,或者在所謂的印太地區活動。我認為英國採取此次行動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面:第一,無論是特朗普還是拜登時期,英國的南海政策都受到了來自美國這一最緊密盟友的壓力。是美國在背後推動英國加大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加入到美國在該地區構建的安全框架中。第二,英國自身的角色定位發生了變化。過去英國更多的是強調在歐盟的整體架構下行動,其重點在歐洲和中東地區。而今天英國提出了‘全球英國’的計劃,認為應該在全球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戰略利益和存在,其中包括南海。同時英國還認為自己在印太地區的安全秩序架構中應該擁有一席之地,發揮一定的影響作用。第三,英國感受到了中國力量發展的存在使得地區結構發生變化,美國日漸難以滿足所謂維持地區秩序主導權的利益訴求和戰略目標。
英國政府在全面評估本國安全、防禦和外交政策時已將中國確定為挑戰英國繁榮、安全和價值觀的系統性競爭者。美國也在越來越積極地落實建立自己的“亞洲北約”——“四方對話”機制的計劃。俄羅斯科學院歐洲研究所英國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基拉·戈多瓦紐克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倫敦非常希望向自己的盟友美日澳展示自己的能力並為建立國際關係和國際安全新區域體系效力。基拉·戈多瓦紐克說:“到訪亞洲港口是在展示國旗,這是一項政治姿態。想要獲得自己在該地區的利益。世界政治和貿易重心正在迅速向亞洲轉移,英國自然對自己在亞洲的最大存在感興趣。它依靠自己的西方盟友,即所謂的民主聯盟,包括七國集團中的夥伴美國和日本。這些國家都希望在該地區遏制中國,於是便同他們沆瀣一氣。”
顯然,英國選擇了一條與中國謹慎對抗的道路。英中關係不會因為英國艦隊進入亞洲而惡化。中英關係是否出現永久性變化,將主要取決於倫敦將對中國投資採取何種限制措施或英國對在英中國媒體是否出台禁止性法令。對中國來說,現在更重要的是英國將如何對待本國境內的中國企業和利益。中國現在正試圖弄清倫敦將對中國採取甚麼樣的最終戰略。不過總的趨勢是英中關係不斷在惡化。
陳相秒專家對英國展示其軍事存在的增加對該地區產生的若干負面影響做出了自己的預測。他說:
“我認為,這一事件會帶來三方面的影響:一是使得整個印太地區圍繞著以軍事實力為中心的競爭狀態日益加劇和惡化,尤其是在南海地區域內外的大國之間;二是美國可能會更加肆無忌憚地在南海和整個亞太地區組建針對中國的聯合統一陣線;三是像越南、菲律賓等南海聲索國別以及日本等與中國存在海洋爭端的國家,會更加放縱自己在南海地區進行一些權力競爭的遊戲,以遏制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合理合法主張和政策。”
“對於這一局面,中國能做的就是向世界表明姿態,即更加希望通過直接當事方的對話協商來推動解決南海有關爭議,以及通過‘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和與域外國家的戰略性對話溝通來維持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避免地區發生更為激烈的動蕩。此外,中國仍然需要將重點放在加強經貿合作方面。因為在後疫情時代,經濟復蘇是所有國家的第一要務。在此特殊時刻,英美採取諸如此類的軍事行動打壓中國,只會破壞雙邊關係,導致雙邊經貿合作面臨更多的障礙和挑戰,無助於世界秩序的恢復正常以及世界經濟的復蘇。”
航母打擊群將航行26000海裡,比赤道的長度還長。在航行期間,航母搭載八艘英國F-35B戰鬥機和十架美國F-35。有25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加入航母上1700名軍人中。伴隨航母的將有兩艘驅逐艦、兩艘護衛艦、一架裝有戰斧導彈的核潛艇和兩艘補給艦。另有美國驅逐艦和荷蘭海軍護衛艦加入。
英國航母群將參加區域聯合海軍演習。其中之一是與美國在南海舉行聯合軍演。日本有可能加入進來。在東南亞該打擊群將參加與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簽署的《五國聯防條約》的五十週年紀念活動。
觀察家們指出,自80年代初與阿根廷福克蘭群島爭奪戰以來,英國還從未進行過這種海上航行。許多人把英國向亞洲派出強大的打擊群看作倫敦試圖恢復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失去的部分海軍力量的嘗試。
在過去的英國艦隊在亞洲的行動中,專家們特別指出英國參與了伊拉克戰爭。在炮擊法奧半島時,艦隊為皇家海軍陸戰隊提供了炮兵支持。當時英國潛艇向伊拉克目標發射了大量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