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違約率上升?

© REUTERS / Thomas PeterЛюди на фоне бизнес-центра в Пекине
Люди на фоне бизнес-центра в Пекин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儘管許多發達國家採取了創紀錄的低利率政策,但全球違約公司數量在2020年仍明顯增加。根據全球S&P Global的計算,美國違約率比去年增加80%,中國增加30%,歐洲增加1.8倍,儘管違約率仍低於2009危機年度,但違約總數是自2010年以來首次超過5%。

世界上大多數違約公司都集中在幾個特定領域,包括消費和能源領域。例如,全球S&P Global指出,在中國永成煤電控股集團就未履行其債務義務。美國大型零售商J.C.彭尼 Penney破產。英國阿卡迪亞集團貿易公司也宣佈破產。此外,歐美許多發達國家奉行的超低利率政策並沒有在幫助企業生存上起到預期的作用。

График падения на экране фодновой биржи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在繼續拋售美國國債
問題是,企業信貸負擔增長過快。根據來自分析公司QUICK-Factset快速資料收集的數據,債務支付超過其息稅前利潤(EBIT)的公司總數上升至創紀錄的26.5%。這意味著很大一部分公司甚至沒有賺到足夠的利潤用於支付其債券利息。低利率只會加劇這種境況——公司再發行債券以對積累的債務進行再融資。根據QUICK-Factset的資料,這些公司大多數位於美國,佔34.5%。相比之下,中國只佔11%。但這一比例仍高於日本的4%。另外,與2019財年末相比,此類公司在美國和中國的增長分別為0.2%和0.5%。

債務負擔快速增長的問題在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很典型。毫無疑問,中國政府多年來一直奉行降低槓桿率的政策。然而,經濟困難,包括與美國貿易戰以及新冠疫情引起的危機,打亂了所有計劃的順利執行。結果,2020年中國政府、企業和家庭的債務總額增至GDP的335%(相比之下:2020年第一季度,這一數字僅佔GDP的318%)。債務負擔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投資者對債務工具的大量需求。中國擁有世界第二大債券市場,累計發行量超過15萬億美元。

投資者渴望投資債券,因為在中國違約非常罕見,尤其是在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支持的公司中。在過去的五年里,只有25家國企拖欠了1560億元人民幣的債券。但是今年情況急劇惡化。2020年已有10家國有企業違約540億元人民幣。僅永城市煤業就沒有向投資者支付10億元。就連清華紫光集團也遇到了麻煩,儘管中國政府對其作為芯片和微電路生產的領導者寄予厚望,因為它在將來有可能為中國脫離美國技術而獨立做出貢獻。如果說以前地方政府還能設法幫助所關照的公司擺脫困境,那麼現在,正如中國央行行長易綱在文章中明確指出的那樣,債務證券的投資者和發行人應該對金融風險負責,而不是對國家負責。當然,破產潮可能會對短期社會經濟產生負面影響。政信投資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何曉宇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強調,破產是正常的自然選擇過程,可以促使經濟進一步發展並更有效地利用資源。

何曉宇專家說:“破產會帶來了很多負面的社會連鎖反應,比如失業問題、社會和政局穩定的問題等等,同時還會造成資源的浪費。而且若是如果大量企業破產,還有可能導致經濟危機,導致長期的經濟蕭條。但是破產的過程就像一隻無形的手,能夠淘汰一些不能夠再適應競爭的企業和行業,讓資源逐漸轉向有代表性的新行業。所以從這一角度來看,企業破產也存在利好的一面,是一個自然的經濟規律。目前我國對企業的干預力度並不是特別大,主要還是持扶持的態度。尤其是在今年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我們出台了相關的就業措施、提供補貼貸款政策等等。只是這一過程畢竟是市場行為,我們在扶持企業的基礎上,也要尊重市場規律。當然監管是另外一件事情,有些情況需要政府的監管。總體來看,企業的這種破產並不是因為政府的干預或不扶持而導致的,主要還是優勝劣汰的過程,受環境的影響。”

Банкноты разных стран мира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將讓人民幣變得更加靈活
同樣重要的是,包括財政激勵措施在內的支持經濟的措施會減少地方政府的預算收入,而這同時需要資金來履行社會義務。據中國財政部原副部長張弘力透露,2020年前10個月地方政府償債六成資金來自借新債。上半年地方政府控制公司的債務增加3.7萬億元,超過2019年全年的3.3萬億元。此類公司的違約仍然很少。但很明顯地方政府擁有“拯救”包括國企在內的其他企業的財政資源要少得多。

從全球看,新冠疫情已經影響到大多數國家的經濟。而在中國情況絕非最糟。根據預測,中國將是2020年經濟增長略有增長的G20中的唯一國家。此外,一些國家奉行的去全球化政策和限制國際貿易的政策也不利於全球經濟復蘇。因此何曉宇專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看到更多的企業違約。

他說:“目前全球都處於經濟下滑和競爭激烈的發展趨勢中,這與全球的格局發生變化也有一些關係。過去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攜手共建未來的態勢非常明顯,而近年來意識形態的變化則導致了人為的經濟隔離現象,東西方的共同協作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類似反全球化和反自由貿易的行為實際上都是不利於經濟發展的。另外,雖然全球經濟在2008年經濟危機後有所復蘇,但是整體上經濟增速不如從前。再加上今年來自新冠疫情的衝擊,使得企業破產的背景條件更加充足。我個人預計若是疫情不能得到有效遏制或徹底解決,這種企業破產和經濟發展的低潮明年可能會更加嚴重。”

在不久的將來大多數國家的政府將面臨兩難困境:一方面,如何避免經濟硬著陸並支持經濟活動;另一方面,又如何不將資源花在沒有活力的公司上。畢竟,人為地支持那些沒有效率的工業和企業,最終將給經濟帶來沈重負擔,並會阻礙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統計數據表明,在過去五年里債務負擔高的公司在資本支出、提供新就業崗位數量和利潤增長方面的表現要遜色得多。但正如全球S&P Global所預測的那樣,不同國家/地區出台各種新的財政激勵措施仍是明年的特點,為的是消除短期負面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已經開始積極地對公司使用破產制度,比其他國家更早地考慮到了進行根本重組的必要性。但還有一個問題,中國經濟準備忍受多長時間以及多大痛苦恢復經濟?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