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集團即將進行的首次公開募股被認為是金融界的一個重大事件。首先,與往年中國科技公司選擇在紐約發行股票不同,螞蟻金服這家其資本規模大於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總和的集團決定在香港和上海上市。 IPO總額為345億美元,也是金融市場的最高記錄。因此,如果上市,它將成為提升形象並將中國金融市場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重要里程碑。
新規旨在簡化金融科技公司和小額信貸機構的活動,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金融穩定的風險。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主要任務是讓所有參與金融活動的公司遵守統一法規。
郭田勇主任說:“我認為新規的關鍵在於強調按照功能監管原則,即根據業務的同質化實施相同的監管力度。因為一些金融科技集團畢竟沒有金融牌照,比如螞蟻集團的花唄和借唄業務,本質上與信用卡和銀行的貸款業務是相似的,只是沒有金融牌照而已。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監管機構就認為需要按照功能監管,即一樣的業務,即使企業沒有牌照,也應當按照同類業務的監管標準來進行監督。”
但是如果新規生效,則意味著包括螞蟻集團在內的金融科技公司將需要使其業務保持一致。這意味著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規定的某些規定可能會發生變化。例如,截至6月通過螞蟻金服集團平台發放的未償還貸款為1.73萬億元人民幣。而這些資金中約有98%屬於銀行承銷或證券化。同時,儘管螞蟻集團本身並不將自己定位為金融公司,而是將其定位為科技公司(這就是為甚麼將其原來的名稱螞蟻金服更名為螞蟻集團)的原因,但消費者貸款和對小企業的貸款為公司帶來了39.4%的收入。因此,如果公司放棄金融業務而只專注於技術,則其市值可能會大大降低。
郭田勇專家接著說:“理論上這是沒問題的,科創板本身對企業的科技含量要求就比較高,螞蟻集團從事互聯網、大數據業務,可以說在科技方面是具有一定競爭力的。但是其市場估值可能會發生變化,因為過去在很大程度上螞蟻集團是依靠金融業來盈利,科技是起到支撐的作用。然而從投資者判斷的角度來看,他可能兩方面都要考慮,既要求科技含量,也要看金融收入情況。如果僅依靠科技、金融業務收入非常少的話,估值恐怕很難達到這麼高。所以螞蟻集團作為一家科技企業,我相信調整以後再上市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只是當他按照各項監管規定整改到位後,市場對它的價值判斷有可能會和從前不一樣。”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中國政府逐漸認識到,金融科技公司的規模已經如此之大,如果不加適當監管,它們可能會造成系統性風險。有時也會飛來“黑天鵝”。 2016年最大的P2P借貸平台Ezubao破產:90萬投資者損失73億美元。2018年P2P市場遭遇重創。結果P2P公司的數量急劇減少。因此,有關部門開始對金融科技進行監管。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政府起草了針對金融業公司的新規。現在這些公司必須獲得金融控股公司的許可證,即使該公司整體上不是一家金融機構,只有兩個或多個部門從事金融服務。顯然螞蟻集團試圖將自己定位為一家技術公司。為避免類似情形出現,中國政府特別為小額信貸機構和互聯網金融平台制定了新規。
然而,不應忘記歷史:金融創新引發了2008年的危機。合成型CDO允許美國投資銀行和各種金融中介從次級抵押貸款中賺取大量資金。但這一直持續到證券投資組合中此類次級貸款的數量達到臨界值為止。這也許就是為甚麼中國政府對證券化數量實行限制的原因,以便金融科技公司認識到與貸款相關的風險。新規實施後,企業將有一年的時間使自己的業務與新規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