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五年規劃:中等發達國家收入的創新強國

© REUTERS / THOMAS PETERЛюди на фоне бизнес-центра в Пекине
Люди на фоне бизнес-центра в Пекин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中國2025年的人均GDP將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國官員們在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期間定下這樣的目標。按照新制定的五年規劃,將從量增長向質增長過渡、提高居民收入和發展脫碳經濟。中國首次不再局限於五年規劃,中國領導層制定出未來15年的願景目標。

“十四五”規劃期到2025年,其很多內容保持上一個“五年規劃”的延續性。其中的“四個全面”留下了三個,既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但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換成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國政府通過這種方式承認,上一個五年計劃中的構建小康社會的任務總體上已經完成,中國社會已擺脫貧困。

Пара выбирает украшения в торговом центр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發改委:今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0.6% 首次由負轉正

新的五年規劃中,包含與國際局勢發生重大變化相關的新內容。現在,關注點集中在加強創新發展,創建自己的關鍵核心技術。在五中全會公報中,“創新”一詞出現過20次,技術一詞出現過13次。十四五規劃強調經濟穩定發展的必要性。與此同時,文件首次未在提及GDP的增長目標指數。優選方向不在於速度,而在於提供經濟增長的質量和人們的生活水平。

此外,與此前的不同點是,此次制定了十五願景規劃。既到2035年,中國應進入技術創新領先國行列,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根據世界銀行標準,中等發達國家的人均GDP約為3萬美元。這意味著,為實現該目標,中國應在15年內,將這一指數增加一倍。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認為,這並非是野心勃勃的任務。他指出,中國此前GDP和人均GDP增倍,僅在一個五年計劃中就實現了。但另一方面,現在的局勢發生了變化,世界進入緩慢增長期。因此,中國要實現該目標,需完成很多重要任務。

他說:“我認為,與以往的增長實績相比,這次制訂的15年實現GDP/人均GDP增加約兩倍目標不算高,因為以往有多次僅用一個五年計劃左右時間就差不多實現翻番、10年以內增加兩倍:遠一點如六五時期(1981—1985年),1980年GDP為4587.6億元,人均GDP為468元。1985年GDP為9098.9億元,比1980年增長98%;人均GDP為866元,比1980年增長85%。1986年GDP為10376.2億元,比1980年增長126%;人均GDP為973元,比1980年增長108%。。。近一點如十一五時期(2006—2010年),在此期間爆發了震撼世界經濟的次貸危機。2005年GDP為187318.9億元,人均GDP為14368元。2010年GDP為412119.3億元,比2005年增長120%;人均GDP為30808元,比2005年增長114%。在一個五年計劃時間內全面實現翻番。。。2018年GDP為919281.1億元,人均GDP為66006元,比2010年分別增長123%、114%。 亦即GDP總量6年翻番,人均GDP則是7年翻番。制訂五年計劃時確定經濟增長目標,是一種調控引導預期的藝術。根據上述歷史實績,這回公報制訂15年實現翻番的目標,與此前的經濟增長實績相比,目標不算太高,但也不是坐等就能實現,需要付出相當努力,符合我國制訂五年計劃確定發展目標的長期風格。從經濟週期長波視角來看,世界經濟已經進入將延續一段時間的低增長高波動時期,有鑒於此,我們適度降低了經濟增速目標,但這並不表明GDP增長不再是我們發展的主要目標,不能這樣認為。因為我們解決問題、實現所有工作目標的基礎仍然是經濟增長,而且全會公報明確講了,認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國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Район Пудун в Шанхае, Китай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發改委主任: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六個新”目標
此次五年規劃的最為重要的優選方向是生態,保障經濟的綠色發展。早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第75次會議上曾宣佈,中國預計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該聲明讓很多分析師感到吃驚,要知道,中國一如既往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煤炭發電。要實現這些目標,中國在2035年前應進入碳排放峰期。莫斯科卡耐基中心“亞太地區的俄羅斯”項目負責人亞歷山大·加布耶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此項任務恰恰在新文件中有所體現。

他說:“我們看到,習近平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經濟的願望在全會綱領性文件中體現出來,也許,我們還可在明年3月份全國人大會議的規劃中看到這個內容。原因在於,總體來說,生態改革和習近平新生態文明思想,是其自2012年掌權後一直秉承的路線。中國將生態看成是某種全人類的題目,也是對政治體制穩定性有直接影響的題目,因為生態抗議,是中國大城市民意動蕩最經常出現的‘扳機’之一。”

新的五年規劃,強調依託自身力量和發展“內循環”保障經濟增長的必要性。內循環,意味著開發國內增長點:國內市場、國內需求和國內創新。五年規劃並未直接指出具體國家,僅指出此決定的原因是國際局勢變得愈發複雜。但很清楚的是,中國轉向“依託自身力量”,很大程度是因為和美國關係惡化。貿易戰,然後演變成技術和金融對抗,給中國領導層發出了清晰的信號:美國已經不可能再成為可靠的夥伴。因此,依賴勞動分工和共享技術是沒有遠見的。

特朗普政府大筆一揮,禁止供應芯片和其它關鍵配件,使華為和其它科技公司的業務面臨威脅。顯而易見,為創造可靠的競爭優勢並在全球價值鏈中向上發展,中國須具有技術獨立性。此外,中國出口潛力因世界持續不斷的疫情而在萎縮。儘管中國位於少數抗疫成功國家之列,但其它國家,比如美國、歐盟和一些亞洲國家的局勢依然緊張。這種情況,折射到這些經濟體的發展和對中國產品的需求潛力上。因此,在最近時間里,中國將不得不刺激國內市場需求,支持GDP的增長。

為此,首先需要提高居民的購買力,鞏固擺脫貧困所取得的成績。中國中產階級的人數已達4億人。可以期待,中國將在最近的一些年里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但是,城鄉居民收入的巨大差距,在阻礙國家的發展。因此,新的五年計劃制定了平衡各類公民收入的任務,並優先考慮加快農業發展和提高農村人口的生活水平。

五中全會公報強調,中國不想與外部世界隔絕,將繼續改革和提高經濟開放路線。但與此同時,並未就“雙循環”戰略、國內外經濟格局怎樣結合給出清晰的解釋。也許,新的五年規劃全版刊發後,一切將變得清清楚楚。這份文件將在明年春季的中國人大會議上最終通過。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