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並未復蘇的看法到底是從哪兒傳出來的?

© Sputnik / Ilya Pitalev / 跳轉媒體庫中國經濟並未復蘇的看法到底是從哪兒傳出來的?
中國經濟並未復蘇的看法到底是從哪兒傳出來的?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日前發佈了一份對中國官方統計數據的分析報告。報告中稱,8月消費品和服務的網上零售額增長了13.3%,這一增幅比7月18.8%的增幅、6月19%的增幅有所降低。CNBC的分析師說,這種下降可能說明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文章作者們援引中國文藝復興控股(China Renaissance Holdings)駐香港的宏觀和戰略研究主管龐小龍(Bruce Pang)的話,從上述列舉的數字中得出結論:“失業和收入減少可能成為消費需求薄弱的原因。”

完整版的中國官方統計中說:1—8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70326億元,同比增長9.5%,比1—7月份提高0.5個百分點。

CNBC的分析報告的作者們在注意到一個指標後,忘記了零售方面的其它內容。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徐雪梅介紹說:“最新數據顯示,中國1-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比1-7月收窄1.3個百分點,8月份消費品市場實現今年以來首次正增長。預計消費指標將在生產恢復、政策利好、節假日等刺激下出現顯著改善。”
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後的復蘇支持世界經濟擺脫危機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後的復蘇支持世界經濟擺脫危機
“我認為不能用單一的指標去衡量經濟增速的放緩或加快,一個指標還是有點單薄,——山西財經大學副教授李凱告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與廣播電台,——目前國內的疫情基本已經過去,一些線下購買行為也在恢復。過去由於疫情導致大量的消費轉向了線上,那麼隨著人們的出行增多,線下消費又重新開始活躍起來。另外,中國目前整體的經濟復蘇還是在持續,可以說態勢好於任何一個國家”。

就像對全世界其它國家一樣,新冠病毒也成為對中國就業市場、消費水平、生產增長速度的極大考驗。但僅從下降指標來得出關於經濟復蘇的結論,這樣做是否理性呢?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邁克爾•佩蒂斯(Michael Pettis)在《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撰文,文中他援引了“儘管2020年6月中國生產重回2019年的指標甚至更高,但內需指標低於生產指標”的事實,作為“中國經濟在疫情結束後的復蘇完全不是人們所覺得的那樣”的主要證據。邁克爾指出,在2020年前,中國內需指標高於生產,這有助於實現經濟增長所需要的再平衡。他認為,沒有收入再分配和公民消費能力增長的經濟復蘇不可能穩定,而且還可能使已經取得的增長倒退。

徐雪梅對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與廣播電台指出:“疫情對經濟活動造成了全方位的干擾,對中國而言,其實生產端和消費端都受到了較大衝擊。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和海外訂單恢復,生產端的恢復先於消費端,是正常現象。消費回升較慢確實會拖累經濟增長,但生產端的回暖將使居民收入和就業情況隨之改善,消費也將出現回升。”

徐雪梅還指出,“後疫情期的中國經濟增長是要在供需兩端繼續發力的,既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又要積極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實現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

似乎,在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的這篇分析報告中,我們所能夠同意唯一的結論是:經濟學人智庫(EIU)一名分析師稱,現在僅依賴於在線銷售的各個公司未來將更難增加指標。

Работники службы доставки для китайского гиганта электронной коммерции JD.com сортируют посылки в распределительном центре в Пекин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外交部:中國經濟復蘇將為世界經濟復蘇提供強勁動力

“我比較認同這一觀點,僅依靠線下或線上,都不是最佳的選擇。未來的營銷模式更多地是線上線下互相促進和補充,以使購物體驗更加圓滿。由於各種環境因素的變動,有時可能線上多一些,有時候則可能偏向線下,二者的佔比將處於一個正常的波動狀態,”——李凱副教授說。

在這件事情上,只需要想想,即便連京東(JD.com )和阿里巴巴(Alibaba)等電子商務巨頭也已經在很早前就在全國開設了實體店,就足夠了。而且從原則上來說,最近投資線下實體店已經成為線上銷售公司的趨勢。去年夏天有消息說,京東公司首次投資了線下版本的創新型智能門店——mini mart便利店網絡。

目前要評判“中國經濟復蘇政策和電商平台的商業主張最終在多大程度上是有效的”還為時尚早,但僅憑負面指標就絕對認定中國經濟復蘇並非如人們所覺得的那麼樂觀,至少也是不公正的。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