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零廢物”聯盟倡議方之一、莫斯科“斯科爾科沃”管理學院消費市場發展中心主任伊利亞·羅馬京-魯緬採夫向衛星通訊社介紹,情況令人沮喪,因為不僅失去了對人有利的資源,而且還成為污染環境的主要來源之一。羅馬京-魯緬採夫指出,從責任生產和消費角度看,暫時俄羅斯沒甚麼可驕傲的:國內每年大約生成7700萬噸有機和食品垃圾,另外,食品生產過程中,有30-40%損失掉了。
他說:“這樣的規模讓我們認真考慮,對俄羅斯來說,甚麼是最優選方向:是更多地生產還是損失更少些?對中國和印度這些大國、甚至全世界來說,這個問題要更為嚴重。值得注意的是,地球上的飢餓和飲食不足方面的數字,與糧食的損失規模相當。這意味著,如果學會正確生產、儲存、加工、銷售和使用食物,那麼,在不增產情況下,也可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養活整個地球。”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資料,歐洲和北美髮達國家糧食損失中的一半,在於終端消費者,比如家庭和酒店。這些國家的居民,不在乎將昨天購買的半塊麵包或過期牛奶扔掉。俄羅斯人對食品要更為珍惜些。在俄羅斯,主要損失的是農產品,它們甚至還未加工,具體說,是留在了田間。據羅馬京-魯緬採夫介紹,另有很多是在商場櫃台上損失掉的。
他說:“貨架上的損失不在於商店,因為消費者為王,他們希望食品種類更多些,以便有選擇餘地。消費者看包裝上的日期,需找最新鮮的。這意味著,略不新鮮的,但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的食品將留在貨架上,最終有可能因過期而被扔掉。”
俄羅斯禁止將未銷售商品返還廠家後,過期食品的處理開始由商企承擔。這是一件費勁且不合算的事情,尤其對小商店來說,因為“過期品”通常被運往垃圾場。在那裡,運來的食品將慢慢分解,產生甲烷和二氧化碳,污染大氣層。
想法很好,但實踐中難以實現。按法律規定,慈善商品徵稅,可能高達其價值的40%。在此情況下,商企毀掉食品要更為合算。專家指出,目前法律上的障礙已不復存在,這是相當好的善事,也是向縮減事食物損失邁出了一步。
羅馬京-魯緬採夫說:“不久前簽署了法律,對稅法典進行了修正。其結果是,交給慈善機構的即將過期的商品,不再繳納利潤稅,但增值稅還是要交的。這僅是其中的一個例子,但凡此種種,食物損失和成廢最小化,遭遇行政上的障礙。”
在莫斯科首次視頻會議上,“零廢物”聯盟參與者們強調,無廢物生產和消費的有益之處還在於,對消費者來說,食品價格下降,他們能買得起。歐亞Bonduelle總經理葉卡捷琳娜·葉里謝耶娃舉出具體例子。據她給出的資料,俄羅斯人幾乎扔掉已購食品中的20%,但這並非表明他們是在浪費。
她說:“為甚麼是這樣呢?原因在於,越來越多的家庭,一個屋檐下只生活著1-2個人。小家庭在食品過期前來不及全部消費,不得不將剩餘的扔掉。鑒於此,我們開始生產小包裝罐頭蔬菜,消費者只買需要的數量。此外,對買家來說,價格要更為便宜。當然,小包分裝需要更多的容器。但Bonduelle公司用的是鐵盒和玻璃瓶,非常容易再加工利用。”
據高等經濟大學專家測算,俄羅斯每年扔掉的食物,足夠一年中養活3000萬人。但與此相悖的,90%沒能利用的食品,迄今為止還是扔向垃圾場。它們在污染土壤、水和空氣,分離出毒物和溫室氣體。但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建立“零廢物”責任消費聯盟表明,俄羅斯商界用實際行動去努力影響國家的可持續發展進程。而更主要的是,俄羅斯良好的生態未來,只能通過國家、商界和每位公民的共同努力才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