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西方媒體認為,傳出的信號是,今年中歐很難達成投資協議。它們指出,本屆中歐峰會,可能是中國和歐洲關係的轉折點。要知道,歐洲理事會主席夏爾·米歇爾在其聲明中指出,歐盟和中國不認同一樣的價值觀、政治體制和對多邊主義的態度,由此讓人產生歐盟重新定位立場的想法。似乎,如果早前歐盟更多關注經濟和貿易,但現在的關係中開始以意識形態為重。
中國對峰會的結果要更為樂觀些。中國媒體指出,中歐之間不存在基礎性分歧,雙方不是結構性競爭對手。中國關注的是,有必要盡快簽署投資協議,強調為發展合作,不斷提高中歐市場開放性進程的重要性。
《南華早報》認為,中國的樂觀也許和歐美之間貿易分歧發展有關。美國是歐盟最為重要的貿易和投資夥伴,但美方推出的關稅,讓合作前景變得暗淡。美國向世貿組織投訴歐盟,認為世貿允許實施反傾銷關稅。但歐盟堅持認為,美國的某些領域,其中包括民用航空製造正獲得國家的支持。其實,有關飛機方面的爭執並非是在特朗普時期出現的,相互指責傾銷和補貼已有15年時間了。但現在,特朗普開始對歐盟的其它商品徵稅,比如鋼鐵、鋁、食品和酒類產品。正如《南華早報》所寫,特朗普政府的這些舉措,在把歐盟推向中國。因為在盟國相互爭鬥時,很難聯合起來對付第三方。
莫斯科卡耐基中心俄羅斯亞太項目負責人亞歷山大·加布耶夫不認同對事實如此簡單的理解。他指出,歐盟對中美都累積起相對嚴重的分歧,但解決與美國的問題要更為簡單些。
他說:“除了越來越重要的政治和價值觀分歧,經濟變成中歐角逐的新戰場。歐洲公司對在華市場正在變化的條件感到不滿,對技術轉讓和本土化要求也不滿意。有若干公司,比如巴斯夫(BASF)公司,正獲得在華獨資建大工廠的優惠條件。但這個例子,更多的是取信於歐洲委員會和歐洲政府,而非歐洲商界。其二,讓歐洲擔心的是中國在歐洲技術領域的戰略投資,中國越來越成為歐洲科技公司的競爭對手。我不認為,這些矛盾將在最近的未來能夠從日程中取消。我覺得,不管怎樣,歐盟更容易與華盛頓對話,尤其拜登當政時,但即使是特朗普政府,我們也已看到,建立對話也要更容易些。”
歐盟和中國的貿易分歧是存在的。週五,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在接受法國廣播電台採訪時指出,歐盟和中國在經濟領域是競爭對手,但歐盟主張在坦誠的基礎上進行經濟交換。她希望,歐盟能夠獲得中國人在歐洲得到的廣泛市場准入條件,並強調,有必要確定透明的公正的競爭規則。
不能說,中國不相向而行。北京正不斷縮減禁止外國投資的實體清單。與此同時,還在取消外國公司在金融、保險和經紀人領域的資本佔比限制。去年,通過了外商投資法,這部法律,應拉平中外公司在中國市場上的遊戲規則。
對歐盟來說,美國依然是最為重要的貿易夥伴。但對中國來說,華盛頓也一如既往是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儘管兩國關係持續緊張。
目前,因冠狀病毒在全世界蔓延,已決定將峰會延期。暫時還未確定會晤日期,也許,最終決定通過在線舉行。但對德國來說,像從前一樣,鞏固自己在制定中歐新關係方面的主導地位是重要的,畢竟,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因此,可以期待,柏林方面可能會付出努力,使這份談了差不多6年的投資協議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