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指出的是,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如今:據深圳市民政局統計4月全市結婚登記預約數量7962對,離婚登記預約數量3126對。
長時間不出家門的夫婦似乎不得不重新互相瞭解,但就像現實所展示的那樣,遠非所有的夫妻都能安排好對話。
中國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肖雪萍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與廣播電台採訪時指出了夫妻分手或信任缺失上升的其它原因:“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有新聞報道疫情期間有些夫妻關係矛盾加劇,比如一方出差回家,他的另一半就會認為他變成了危險分子,強烈要求與他隔離等等。其實這就是因為疫情觸發了他的心理創傷,讓他變得特別沒有安全感,也無法信任他人。另外,疫情前若是雙方感情關係良好,那麼疫情可能會讓他們更加意識到對方的重要性。反之若是本來關係就非常糟糕、信任缺失,那麼疫情則可能會加劇這種負面感情因素的影響”。
歐洲情況又如何?
隨著歐盟各國開始逐步回歸人們所習慣的生活,那裡也開始出現亞洲夫婦們所遭遇的所有同樣問題。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援引意大利本土律師的話報道,意大利成為繼中國之後新冠病毒發病病例和死亡病例數量大幅快速攀升的第二個國家。而現在,當國家結束為期兩個月的居家隔離後,意大利開始步中國後塵,出現戲劇性的離婚數量上升。據報道,截至5月底,意大利全國的離婚申請數量已經同比增加30%。
律師們相信,與朋友缺乏溝通、無法外出上班、沒有更多獨處時間,加上與失業有關的壓力以及由金融困難造成的恐懼——所有這一切都使居家隔離成為每對夫婦的真正考驗。
同樣的情形是否將在俄羅斯上演?
俄羅斯大型市場研究公司羅米爾控股公司(Romir Holding)在6月初的一項研究則顯示更樂觀。整體而言,俄羅斯人的家庭關係在居家隔離期間成功保持穩定。大多參與者都指出,在隔離期他們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沒有發生變化(73%)。11%的受訪者稱,隔離期間他們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友好和睦。只有7%的受訪者表示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惡化。羅米爾控股公司新聞處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與廣播電台指出,儘管民調結果整體而言呈現出這樣的正面結果,但俄羅斯人的確開始越來越經常指出總與家人呆一塊兒的困難。目前尚難判斷,這是否將導致“離婚潮”。
俄羅斯國家研究型高等經濟大學(HSE University)所牽頭開展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相信這些數字,雖然俄羅斯人在家庭關係中得以保持和平,但社會中的人際關係中卻出現了互不信任的明顯趨勢。
2020年,在實行社交限制的背景下,面對“您怎樣認為,可以信任大多數人,或者在人際關係中應該謹慎?”這個問題,只有四分之一的受訪者(26%)給出了“可以信任大多數人”的肯定回答。那些選擇“在人際關係中應該謹慎”的受訪者要多得多——佔67%。另外7%的受訪者表示難以回答這個問題。
羅米爾控股公司新聞處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與廣播電台解釋了在不同社會地位的框架下人際關係指標出現這種巨大脫節的原因。
“在上述情況下涉及到不同類型的關係:一是與家人和親屬的關係,二是與路人或鄰居的關係。還應該考慮到當前形勢的特點、保持社交距離的建議和各種限制措施。居家隔離的大多數人都是在與家人的親密接觸中度日的,與此同時,他們在與路人和鄰居的關係中必須遵守新規矩(保持距離、謹慎等),媒體經常播報這些建議,”——他們指出。
肖雪萍認為,社交信任缺失的根本原因可能更深。
“就個人而言,若是年幼時期曾經遭受過心理創傷,比如不安全因素給他帶來過負面影響,那麼疫情可能會喚起這種小時候的不安全感,加劇與他人之間的不信任程度,銳化關係矛盾,害怕危險因素傷害到自己。但是如果個人具有較高的安全感、信任他人,那麼疫情反倒會讓他意識到親朋之間的感情及生活和家庭的重要性。因此我認為需要從這兩方面來看待疫情對人際交往關係的影響,”——她認為。
羅米爾控股公司總裁、社會學博士安德烈·米列欣在評論顯示俄羅斯家庭穩定性的研究結果時指出,數字說明俄羅斯人的適應性高,他們把居家隔離的時間用於鞏固家庭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