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德國作為表達歐洲對全球變化反應的平台不足為奇。 6月德國將擔任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國, 7月將領導歐盟理事會。何塞·博雷利就此指出,德國上一次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是在2007年,曾幫助歐洲在歐盟改革上找到政治妥協,即用《里斯本條約》取代了尚未生效的《歐盟憲法》。何塞·博雷利強調,布魯塞爾希望德國領導歐洲度過當前危機,以確保歐洲在危機過後更加強大。
他尤其對計劃於今年秋天在萊比錫舉行的中歐峰會寄予厚望。德國是中國在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也是德國在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歐盟希望依靠中德關係的獨特性來建立未來歐中關係。
他認為,歐中雙邊關係應建立在信任、透明和互惠的基礎之上。雖然今天的情況並非總是如此,但是仍有機會。這位歐洲政治家指出,歐洲在與中國打交道時需要集體紀律。
這位歐盟首席外交官在講話提出了歐盟對華關係的一個走向。博雷利承認“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領導者的世界中”。他指出,當前的這場流行病是幾十年來第一次美國沒有發揮領導作用的嚴重危機。他同時表示,中國正在變得更加強大和自信,它的崛起令人印象深刻,並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俄羅斯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法國研究中心主任尤里·魯賓斯基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根本不可能不承認中國在世界事務中日益增長的作用。這很明顯。因此歐洲外交事務負責人不過是指出了這個公認的事實,”
中國在世界上日益增長的影響力進一步支持了分析家們的預測,即21世紀是亞洲世紀,它將取代20世紀,即美國世紀。何塞·博雷利將大流行病稱為這種過渡過程中的轉折點。但他承認,“我們到處都可看到競爭加劇,特別是中美之間的競爭。”在這種情況下,歐盟面臨選擇一方或另一方的壓力越來越大。博雷利強調,歐盟應該遵循自己的利益和價值觀,避免成為一方或另一方的工具。
時事評論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周戎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強調,何塞•博雷利·豐特列斯指出了歐盟未來選邊站隊時可能考慮的優先方向。周戎專家說:
“需要強調的是,豐特列斯並不支持美國,沒有根據中美貿易戰或政治對立而選邊站隊。他的想法代表了歐洲國家的普遍心態,希望中國能夠更加透明,歐洲國家能夠在‘一帶一路’倡議和中歐班列問題上獲益更多。豐特列斯認為整個亞洲正在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的重心。依據就是中國、日本、印度和韓國四國的GDP總和已經超過美國,而美國的GDP又超過了歐洲,因此在世界經濟體三大板塊中亞洲的分量已經開始凸顯。這側面表明豐特列斯對亞洲的重視程度與以往不同,整個歐洲都正在關注亞洲的崛起,同時也有一些擔憂。而且在中、日、印、韓四國中,中國的GDP又超越了其他三國總和,因此歐洲更加擔心中國異軍突起。他們並不害怕亞洲的崛起,只是希望崛起的是那些與歐洲價值觀相似的亞洲國家,所以在心態上歐洲國家有一些細微的變化。另外,歐洲國家在‘一帶一路’、尤其是中歐班列方面,屬於受益者。因此他們也會考慮若是對中國打壓過大,歐洲自己的利益也會受到損害。”
博雷利認為,歐盟需要建立更可靠的對華戰略,為此需要改善歐洲與亞洲其他“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因此必須加大對印度、日本、韓國等國的投入。
周戎專家認為,布魯塞爾在制定其亞洲戰略時將更注重差異化方法。周戎說:“當前歐洲國家將亞洲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中國,另一部分則是他們認同的民主國家日本、韓國和印度。因此歐洲一方面要拉攏日韓印,另一方面也要對中國採取更強有力的施壓戰略。我想這就是豐特列斯以及其背後所代表的歐洲政治家的心態。他甚至認為中國對歐洲的策略是逐個擊破,通過雙邊抗疫對話或者外交,逐漸分化歐洲,使歐洲對中國沒有一個統一的立場。”
尤里·魯賓斯基專家預測,在亞洲和美國之間,主要是在中國和美國之間,歐洲人的選擇將是漫長而痛苦的。他說:
“美國要求歐洲人在對華關係上與美國人保持一致。考慮到英國退歐,歐盟是否準備好在這場對抗中與美國站在一邊?這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布魯塞爾和歐盟主要大國——法國和德國——似乎在對華關係上尋找與美國人的共同語言,但並沒有完全自動犧牲他們在發展對華關係上的所有利益。這種興趣是巨大的,考慮到中國在歐洲的存在以及中國市場中歐洲份額的增長。總的來說,對於歐盟來說,這種選擇將是相當困難而痛苦的。我個人看不到絕對的選邊站——或站在美國一邊,或站在中國一邊,因為這樣一來,歐洲人實際上必須承認自己是美國的附庸。這種選擇並不符合整個國際舞台上的力量對比。尤其是由於中國在歐洲和世界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歐盟也承認這一點。”
在表示對中國崛起敬意的同時,這位歐洲外交事務負責人指出,中國的政策在歐洲人中引起許多疑問和恐懼。他提醒道,現在人們喜歡談論正在接近修昔底德陷阱,並表示希望事實並非如此。博雷利的此番表態似乎是歐盟對與中國建立平等和公正關係的建設性態度的正確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