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該文件,由不可降解塑料製成的袋子的使用將在2020年年底在全國各大城市被禁止,並將其實施範圍在2022年擴大到全國。對食品市場的限制較為寬松。允許在這類包裝中銷售產品,直到2025。此外,根據該文件,咖啡館和餐館今年將不得不停止使用一次性塑料管。另外,到2020年底,將禁止使用一次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餐具、棉簽和一些日用化學品。
根據科學家們的計算結果,自上世紀中葉以來人類已經生產80億噸塑料。而其中一半以上最終變成了塑料垃圾。僅有不超過9%的塑料廢物被回收。大量塑料被傾倒在垃圾場或進入世界海洋。根據一些估計,每年向海洋傾倒高達1270萬噸的塑料垃圾。
中國是人口最多的國家,又是一個世界工廠,生產的塑料廢料在世界上最多,產生約6000萬噸塑料廢物。被甩在第二位的美國僅有3800萬公噸。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2014年以來中國每年開始生產超過7000萬噸的塑料製品。
中國早就在考慮有必要控制塑料廢物生產。還在2008年就出台一項法律:根據該法律,超市和其他零售連鎖店被禁止免費分發塑料袋,因為當時大部分塑料廢物主要來自各種包裝。此外,設立了塑料瓶收集點,在那裡可以用塑料廢品賣錢。
但隨著中國電子商務和食品配送服務的發展,塑料廢棄物數量的快速增長問題再次被提到議事日程。中國的包裹數量在四年內增長兩倍,從2015年的200億到2019年的600億。綠色和平組織指出,電子商務產生的垃圾佔中國最大城市家庭垃圾總量增長的93%。僅在2018年,電子商務就留下了85萬噸塑料垃圾。以送餐服務美團點評為例,去年的訂單超過60億。而每個外賣訂單都包括塑料餐具、一次性用具和塑料袋。
有鑒於此,中國政府正在制定新的垃圾處理措施,以應對變化了的現實。 然而,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稠密的國家,能在多大程度上做到遵守廢物加工和銷毀的標準?清華大學環境學院蔣建國教授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有必要發展相關製造業,以免因放棄塑料而帶來不便。
蔣建國教授說:“人口眾多和密集確實會造成塑料產品使用量的增多,進而導致產生大量的廢棄物。但是相應地,當我們在人口密度高的地區推行‘限塑令’,取得的減量效果也會更加明顯。當然,這一過程效果的取得還與我們制定的相應標準法規密切相關。此次推行的條例有一項非常重要的核心內容,即控制超薄塑料袋的生產和銷售。若能將塑料袋產生的源頭控制住,那麼在城市的商場、超市等消費場所將大量減少超薄塑料袋的出現,進而達到削減使用的效果。因此只要執行到位,我想可能在人口密度高的地區反而更有成效。不過控制源頭的同時,也需要推行配套的法規標準,包括可替代產品產業的發展,畢竟不能嚴重影響到居民的正常生活。所以說今後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只有當人們學會正確地分類垃圾和從不可回收的廢物中分離可回收的廢物,方能談得上拒絕不可回收的塑料是一項有益的措施。一些中國城市已經開始在當地進行實驗,以改變家庭廢物管理體系。例如,上海市政府去年推出了強制垃圾分類。家庭廢物分為四類: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乾垃圾。如果實驗成功,將該措施逐步向其他城市推廣。但要知道,上海市政府在向居民解釋垃圾分類時可謂是費盡了心思。給垃圾分類並非易事。例如,塑料瓶是可回收的廢物,但塑料袋不是。
許多國家開始考慮改變處理家庭垃圾的規則,尤其要感謝中國。直到不久前中國還進口了世界上45%的塑料垃圾。美國(1700萬噸),澳大利亞(超過60萬噸),日本(超過100萬噸)都向中國出口垃圾。2016年歐盟也向中國運送了800萬噸廢紙和160萬噸塑料垃圾。甚至有一個物流鏈在運作:從中國到歐洲、美國或澳大利亞的工業貨物集裝箱貨船回來時也沒有“空”著:它們把垃圾帶到中國。統計數據顯示,僅在2015年中國就接受了4000多萬噸外國垃圾。
然而在2017年底中國開始禁止進口24類外國廢物。結果,到2019年10月,例如,相比於2017年初從美國運到中國的垃圾減少89%,廢紙減少96%。
現在許多國家已經開始重新思考如何處理自己的垃圾。有必要投資於先進的廢物處理技術。此外,即使在發達國家,如美國,許多人也都沒有準備好分類自己的垃圾。可見,垃圾問題是全球面對的尖銳問題,而且需要時間來解決。
中國在處理垃圾方面為其他國家樹立一個好榜樣。美國最大的廢品處理公司之一——Republic Services已經停止接受未分類的廢品。中國給發達國家的垃圾關閉大門後,馬來西亞開始接受它們,但若垃圾沒有分類,馬來西亞就送回原處。印尼和泰國效仿中國,決定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別放棄超市和零售連鎖店的塑料袋。而日本正在向焚燒和垃圾處理工廠投資,因為日本人早已習慣了分類垃圾的複雜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