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該草案,故意侵害知識產權,情節嚴重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而修改的目的就在於:立法者把這些新的措施寫入該法是為了顯著提高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成本。違者需要三思而後行:是否值得為了利潤而踐踏法律,罰款額是否大於一時的利益。而且在這方面沒有區分中國與外國公司--任何知識產權都將獲得同樣保護。可見,未必能說,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最後一次會議對該法的修改,同美國的貿易糾紛有著直接關係。更有可能,這是中國政府高度關注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的又一例證。
加強這方面的立法,是為落實改革開放政策所需要,並對其不斷進行完善。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正是從這一角度看待此次對民法典的修改。
梅新育說:"中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且中國現在也具備了這方面的條件。中國本身已經是一個創新大國,中國企業是全世界申請專利最多的,華為、中興和東芝這三家企業包攬了國際專利申請最多企業的世界前三名已經有十年的時間了。中國的研發投入位居世界第二的排名也連續多年,預計未來中國的研發投入會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我們在很多領域專利申請和論文的發表也是全世界最高,中國的專利數量正在一步步緊逼美國。尤其在AI一些前沿科技領域,中國的論文發表數量居世界第一,中國通過的5G國際標準是21項,美國則通過了9項。經過多年的實踐,中國從事知識產權方面的人力資源也培養起了相當的數量,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符合我國發展需求,而且我們現在也有能力做這件事。"
新法能否降低中國同美國的貿易摩擦?眾所周知,美國經常批評中國保護知識產權不利。梅新育認為,該法並不直接觸及同美國的糾紛,而且這些修改早在計劃之中。梅新育說,"我認為,這是兩件事,兩者間沒有直接的聯繫。政府出台一項政策要經過調研、討論以及反復多次研究,持續週期很長。這是中國早就在計劃和進行的事情"。
美國的不滿更有可能並非因為美國所謂的中國對知識產權保護不夠,而是中國正逐漸成為全球技術引領者。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新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專利申請量再創新高,中國是這一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在專利、商標和工業品外觀設計等知識產權的申請量均位列第一。這是中國在完善本國的法律,包括為了更好地保護本國科學家和工程師的研究成果。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台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