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提醒中國公民赴瑞典旅遊注意安全,顯然表明中方對瑞典就該事件採取的措施感到不滿。而且又發生了至少40起中國人遭搶事件。
瑞典顯然無視中方的質問和要求。由此同時產生幾個問題。一向被認為是民主國家的瑞典,在對待外國人方面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正確使用本國法律?違反法律是因為最近幾個月歐洲犯罪形勢惡化,抑或這是種族歧視的表現。
瑞方明顯不願公正並令人信服地處理該事件,讓中國人對該事件感到憤怒,並要求中國政府採取堅決回擊。中國網民已經呼籲本國公民抵制瑞典IKEA和H&M之類的品牌以及瑞典本身。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管理學院院長鄒統釺認為,這一事件無疑會對中國人民民族情感以及中瑞關係產生負面影響。
鄒統釺說:“我認為,肯定會受到影響。其實由於意識形態和價值觀方面的差異,北歐國家和中國的關係一直不是非常融洽,比如曾經發生過的‘諾獎風波’。僅從此次中國遊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遭受虐待一事來看,中國遊客的消費行為與西方遊客的消費行為和習慣上存在差異。在中國,如果提前到達某個目的地,在酒店預定上出了一些問題,很多酒店的處理辦法都是非常溫和的,不會採取生硬、過激反應或舉措。但是這樣的情況在西方國家就是無法接受的。但是,瑞典方面的一系列行為也體現出,他們沒有尊重其他國家的文化差異,尤其是當地警察強行拖拽、毆打中國遊客,甚至粗暴對待老人,這樣的行為嚴重違背了人道主義原則。即便中國遊客的確在酒店預定上有問題,商家和警方完全可以通過禮貌協商和勸誡的解決辦法,而不是採取如此過激、粗暴的行為。這一事件肯定會對中國人民民族情感、中瑞關係產生消極、惡劣的影響。還會導致旅遊轉向的問題,今後中國遊客出境旅遊會選擇對華友好的國家。”
聖彼得堡大學專家亞歷山大·謝爾古寧認為,儘管民意中的情感成分很大,但中國官方對在瑞典發生的這起醜聞的反應還是足夠克制的。
亞歷山大·謝爾古寧說:我認為,很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這起醜聞被人淡忘,衝突會以某種方式得到解決,這一切都是暫時的。所有這一切都限於外交層面的行動。未必會對雙邊關係、經濟合作以及中國同北歐國家積極開展的北極科考合作產生嚴重影響。中國人都很務實,善於區分短期問題與長遠戰略目標。即使挪威與中國在人權問題上存在著更嚴重的分歧,但雙方仍在經濟與科研領域開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