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只包含參與國內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流建設,並加強地區經濟融合。但現在它更經常包含任何經濟、文化、甚至政治等領域的項目。中國高層對該倡議高度重視,這並不奇怪。正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第一次在哈薩克斯坦提出了這一倡議。因此現在給任何項目都帶上"一帶一路"標籤,作為其合法化、甚至成功的護身符特有形式。
世界對中國這一倡議持兩種不同的態度。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歡迎它: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企業不惜資金進行基礎設施投資,恰好為發展中國家所需要。另一方面,"七國集團"呼籲不要光看"一帶一路"標籤,而要審視中方推出的每一具體的投資項目,並稱,乍一看來的比較容易的中國錢,有時會成為接受國的債務枷鎖。
法國總統馬克龍和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暫時並不急於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他們說,只準備參與中方的個別投資項目。意大利則與眾不同。根據來自世行的資料,去年意大利出口5030億美元商品,相當於本國GDP的三分之一。要知道,對意大利來說,極為重要的是加強經貿來往,包括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迪馬約公開表示,意大利產品消費寄希望於中國市場。意大利需要清除貿易障礙,改善物理設施,而這恰好是中國"一帶一路"所倡議的。中國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部主任賈晉京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了問題的另一面,他說:"意大利未必能對歐洲對華貿易立場產生多大影響"。賈晉京接著說:
"意大利在‘一帶一路'倡議剛剛提出的時候就表現得非常積極,但是由於該國的經濟狀況不是很樂觀,每個地區差異過大,中央政府權威不夠,這樣的國家在歐洲其實很難發揮明顯的示範作用"。
同時歐盟提出了可以替代中國"一帶一路"的歐亞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表示,該計劃能更好地反映歐洲在基礎設施和通信建設方面的需求。該計劃考慮更多地吸引國家機構和私營金融機構,包括主權基金,以資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然而歐洲方案或許難以落實:歐盟預算過緊。賈晉京解釋說:
"歐洲的確也希望提出‘一帶一路'這樣的方案,據瞭解歐洲也已經提出了一些基礎設施建設類的方案,但是關鍵在於歐洲沒有能力去實施,因為歐洲目前的‘財政帽'壓力非常大,缺乏資金。此外,歐洲能夠提供的市場也非常有限,‘一帶一路'倡議之所以受歡迎,本質上離不開中國市場的不斷擴大,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也就是說,中國是一個正在不斷擴大的市場,而歐洲自身已經是一個飽和度較高的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僅僅依靠基礎設施將其他地區的市場和自己的市場連接到一起,這樣做的意義並不大"。
實際上,意大利政府支持"一帶一路",也是出於這些原因。意大利同中國的貿易赤字去年為170億美元。意大利副總理迪馬約希望,支持"一帶一路"將迫使中國做出積極回應:降低非關稅障礙,放低市場准入門檻,以減少雙邊貿易中的不平衡。不久前中國國務院發表的中美貿易關係《白皮書》再次強調,中國將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大幅放寬市場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