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插手南海的理由是從前的《五國聯防協議》,該協議由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新西蘭、新加坡和馬亞西亞共同締結。法國也逐漸開始在太平洋領海擴大軍事存在。兩國都在與地區內國家加強國防合作,雖然此前並未與這些國家結成聯盟。
在南海問題上,英國和法國明顯與美國團結在一起。自2014年開始,他們就開始向南海地區派出軍艦。今年5月底,2艘法國軍艘——一艘西北風級迪克斯梅德號多功能登陸艦和一艘拉斐特級“絮庫夫”號導彈護衛艦,近距離路過中國控制的南海島嶼。
歐洲人花重金在亞洲擴大軍事存在,不是因為他們強大,相反是因為他們弱小,對歐洲附近地區哪怕相對簡單的戰略任務都無法自主做決定。從歐洲國家2011年在利比亞的聯合行動和法國2013年在馬里的藪貓行動可以看出,歐洲軍事大國也完全依賴美國的軍事支持。
歐洲國家武裝力量面臨的難題,一是武器採購機制複雜且花銷巨大,另外是資金不足。 比如,法國紅寶石級核潛艇(Rubis)的完好率現在是保密的,但之前2014年公開的完好率數據僅為46.2%;法國空軍150架不同型號的幻影2000戰機 ,完好率在32.9%至41.7%之間,其中不計可攜帶核武器的幻影2000N,其完好率不明。要知道,法國軍費預算與俄羅斯不相上下。而英國由於海軍裝備情況惡化,在2017年就陷入了沒有一艘多功能潛艇能夠立即出海的境地。
西歐國家無力改變亞太軍力平衡。英國和法國能派往太平洋西部的艦船,與大型亞洲艦船(中日韓艦船)相比基本已經老舊且裝備不佳。如果太平洋地區發生嚴重軍事衝突,這些艦船不堪一擊。唯一的解釋是,在南海部署軍事存在,就像歐洲專家說的那樣,能凸顯英國和法國在國際安全上的作用,並為與美國對話增加砝碼。
這樣一來,歐洲國家實行的戰略非常怪異:一方面沒有錢進行自我防衛,一方面卻用稀缺資源在太平洋部署軍力。他們指望派幾艘沒有很大軍事意義的舊戰艦,能讓美國感覺到對歐洲的道義責任,顧及歐洲的利益,為此他們甘願與重要的經濟夥伴——中國將關係複雜化。結合最近G7峰會的成果和美國對歐洲商品徵收關稅來看,這顯得很荒唐。且讓我們拭目以待,他們此等政策會導向何方。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台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