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觀察家們對回歸正常軌道的可能性表示懷疑。其中一個依據就是,美國對鋼鋁產品加徵關稅是有針對性的,首先就是針對中國。美國從未把中國視作可以被排除在外的國家。該名單中還有加拿大、墨西哥,韓國正在同美國進行談判。不排除歐洲出口商能成功免遭這些懲罰性措施的可能。
米哈伊爾·別利亞耶夫堅信,美國針對鋼鋁產品的限制性措施,是遏制中國的藉口。
他說:"這是美國在企圖為自己在未來全球市場的競爭對手中國的發展創造最不利的條件。中國已經不只是緊跟其後,實際上已經幾乎與美國旗鼓相當。雙方在‘貿易戰'中已經走得足夠遠了,但這畢竟只是剛剛開始。它們還將繼續下去。中國將對美國的保護主義措施予以回應。終點還很遠。"
有望週五,即4月6日,特朗普政府將公佈被加徵關稅的中國進口商品清單,以懲罰中國在技術轉讓和知識產權方面不公平的競爭。美方認為,中國每年從將被加徵關稅的中國出口美國產品中獲利500-600億美元。這首先包括高新技術產品。
中國則否認本國法律要求在成立合資企業時必須轉交技術。中方威脅將動用自己的貿易限制性措施,對美國的任何加徵關稅措施予以報復。
談判歸談判,但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提醒不要忘了毛澤東的一句名言:"以鬥爭求團結"。
梅新育說:"我估計這場貿易戰或關稅戰的停止還是需要雙方通過談判,達成妥協。但是至於能否達成妥協,最後恐怕還是要‘以鬥爭求團結'。‘以鬥爭求團結'出自毛主席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意思是,如果單方面的退讓,只會讓主動挑起引起爭端的一方氣燄更盛,得寸進尺,繼而提出更為過分的要求。儘管我們的目標還是和平解決,但是如果不顯示出自己有能力打擊、重創對方並運用這種能力,對方就不會停止打擊我們的步伐。此外,我個人認為,特朗普的最終目的應該不僅僅是企圖和中國爭關稅。因為他理解這樣做會對美國自己的市場供應造成甚麼樣的衝擊,他只是企圖用這樣的懸崖邊緣戰術進行訛詐,為美國贏得更好的貿易條件和市場准入。但問題是他最好不要玩‘脫靶'。
米哈伊爾·別利亞耶夫認為,無論如何,雙方都極有可能對進口產品實施配額,並實施"更狡猾更隱晦的限制性措施",它們有時比直接實施配額更有效。
別利亞耶夫說:"直接配額,屬於尖銳的對抗性措施,大家都看得一清二楚。而針對進口產品引進技術條件,通常位居‘次要地位'。大多數人不太瞭解它們,但它們卻更有效,更嚴厲。何況,如果難以拿出實施配額的充分理由時--因為中美都一直強調願為合作、往來和全球化而努力。但在技術條件中,總能以環保和技術規範為藉口。"
4月中旬中日韓將就建立三方自貿區問題舉行峰會。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出席此次峰會。觀察家們不排除中方呼籲自己的夥伴在最終文件中或者通過其他渠道就中美貿易對抗可能造成的全球性後果形成共同的立場。對中國來說,重要的是要爭取讓日韓明白:美國不允許進口的中國產品或許為日韓所需,儘管彼此間也存在著激烈的國際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