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信用思想選集》新聞發佈會暨信用管理教學研討會在北京舉辦。《信用思想選集》作者為關鍵中,全書分為上下兩卷,書中對信用危機、大公信用評級原理、西方信用評級思想研究、國際評級體系改革、互聯網金融評級等做了詳細闡述。
關建中稱,西方評級思想呈現"三無三化"的特徵,即無理論基礎、無正確定位、無思想體系、意識形態化、功利化、主觀化。
他認為,首先是無理論基礎。評級理論是對客觀信用風險形成規律的認識,是構建揭示信用風險思想方法的基礎,沒有評級理論指導的評級思想是無源之水,不可能對客觀信用風險做出正確的解釋。西方評級思想恰恰沒有評級理論基礎,評級頂層設計缺失決定了西方評級思想認識客觀信用風險的距離和歷史走向。
他繼續道,其次是無正確定位。信用與評級的矛盾不僅賦予了評級對構建信用關係及分配信用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而且要求評級通過揭示債務人的安全負債數量邊界,履行阻止信用無度擴張責任。然而,缺乏評級理論的西方評級思想並沒有找到其在信用經濟中的歷史方位,沒有按照信用與評級的對立統一對評級責任的根本要求構建評級思想,使其迷失了方向。
第三是無思想體系。西方評級思想沒有清晰可見、一致的評級理念,所有的評級指標沒有邏輯聯繫,難以找到這些指標在揭示信用風險時的位置和作用,使其評級結果失去了客觀解釋力。
談到意識形態化,關董事長認為,缺乏以真理認識為源泉的西方評級思想在其所處的環境中直接尋找思想來源,西方的政治經濟理念就成為西方評級思想的核心構成。而無理論基礎、無正確定位、無思想體系,導致西方評級思想無承擔社會責任意識,背離了評級對社會責任與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在追求評級機構利益的同時卻犧牲了社會公眾利益。這就是功利化。
至於主觀化,他認為,對客觀信用風險形成規律認識的理論缺失,必然使西方評級思想搭建在主觀認識基礎上,這種主觀認識來自於西方評級所處環境的現實存在,因此,西方評級思想的主觀化呈現為對現象的簡單觀察及其反映這些現象的數據在評級中的直接應用,以現象的感覺代替對本質的理解。
關建中最後總結道,"三無三化"的西方評級思想,導致將違約率作為西方核心評級思想的廣泛應用。將一種對評級的事後驗證方法作為預測未來的方法,視作評級思想的方法,不僅使西方評級徹底建立在主觀認識基礎上,而且還將評級錯誤地定義為是對評級結果的違約率統計,這一錯誤評級思想對人類社會的評級意識形態及其經濟社會實踐的影響是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