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普里斯指出,德國仍是世界最開放的經濟體之一,但必須考慮公平的競爭條件。而如今在並購市場與德國公司競爭的公司卻來自經濟不如德國開放的國家。雖然齊普里斯未直接點名中國,路透社消息稱,但德國這一舉措卻反映了歐盟國家的整體意願,即應限制中國國企或受政府扶持企業收購歐洲重要資產。
封面智庫學術委員會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全球化與中國現代化問題研究所所長王志民認為,中國正面臨新的挑戰,要找到相應措施予以回應。
他說:“德國的這些舉措確實有針對中國的意味,因為中國近些年的海外收購進度確實很快,尤其在德國的收購規模最大。一方面,對於中國而言,通過吸收外來技術和管理經驗,有利於轉變本國的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另一方面,德國會對此感到擔憂,繼而採取措施,這也是一個自然過程。但是德國的這些舉措帶有逆全球化趨勢的思維,不符合時代潮流。我認為這會對中國產生一定影響,但是也沒那麼可怕,不需要過分擔憂。同時,中國應該在海外收購方面掌握好度,注意‘消化吸收’,克服“水土不服”問題。”
法國、意大利、荷蘭和英國準備效仿德國。今年6月出席自己上任後的首屆歐盟峰會時,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在這一問題上與意大利和德國站在了一條戰線上。俄羅斯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法國研究中心主任尤里·魯賓斯基指出,這並不是意外:
“早在競選總統的時候,馬克龍已就此問題提出了相當明確的立場。他直接了當地表示,要在中國面前保護法國市場。而一些分析人士懷疑,從某種程度而言,馬克龍是向唐納德·特朗普做出姿態。雖然歐洲政客很不喜歡他,但他這樣做的原因與促使特朗普採取主要針對中國的保護主義措施的原因卻如出一轍。這是非常嚴重的矛盾,而不只是一種宣傳。這是真正的利益衝突。中國將努力以某種方式找到解決向海外市場轉移生產和資本的問題。之前是特朗普反對中國的這些做法,現在反對的是歐洲。可能,‘一帶一路’項目能夠使局勢有所緩和,但以後就能看出來,這是個實實在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