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在報道中說,中國國防部新聞局9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證實,火箭軍部隊近日在渤海某海域進行了新型導彈武器作戰檢驗,這一表態迅速引發外界關注。外媒將其解讀為這是針對在韓國部署“薩德”的,還有媒體將這次試射與中國網絡上出現的“東風-26”導彈的一級火箭殘骸聯繫起來。
《環球時報》說,國防部並未公佈這次訓練活動發射的導彈型號和數量,很多媒體將其與網絡上出現的一枚疑似改進型“東風-26”導彈一級火箭殘骸聯繫起來。有媒體認為,日前網絡上瘋傳一張解放軍導彈的殘骸照片,殘骸上印有E/ADF-26B的編號,這也被許多人認為是解放軍最新型的“東風-26B”彈道導彈。文章稱,新型的“東風-26B”可攜帶電磁脈衝(EMP)彈頭,可以有效打擊敵方雷達,所以該新型彈道導彈也被認為是解放軍反制韓國部署“薩德”的利器。
也有香港軍事專家認為,照片中E/A的A,也可能是代表反輻射導彈(ARM)的簡稱。這雖然與“東風-26”有關聯,但應是全新型導彈,且是多彈頭導彈,除了常規彈頭外,還有可以打擊對方雷達的分彈頭,主要針對美國在韓國或日本部署的導彈防禦系統。
針對這些分析,中國導彈技術專家、量子防務首席科學家楊承軍10日對《環球時報》表示,首先這是一次年度計劃內的試射活動,而且中國軍方並沒有主動對外披露,而是對試射保持了一貫的低調,只是有媒體記者問到了相關問題,所以軍方發言人也就進行了坦率回應。
另有匿名中國軍事專家向《環球時報》表示,多家境外媒體對E/ADF-26B這個型號的解讀完全是臆斷,並非事實。實際上中國的導彈編號有一套完整、獨立的規則。很顯然,上述編號中的DF代表“東風”,E/A實際上也是漢語拼音和某類武器的編號,而非代表電子攻擊或者反雷達。但可以肯定的是,字母B表明,這是“東風-26”系列彈道導彈中的新型號。
該專家認為,“東風-26”能否反制“薩德”確實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但限於中國彈道導彈的公開資料和信息非常有限,很難做出精確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