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框架下,中國有意對歐亞60個國家的900個項目投資9800億美元。戰略研究所所長顧問康斯坦丁·科卡列夫在會上指出,毫無疑問,這些項目不是慈善事業,其目的首先是為了鞏固中國在歐亞空間內的經濟地位。當然,歐洲人樂見來自中國的投資,要知道,歐盟主席讓-克洛德·容克推出的可解決100萬人就業的龐大計劃至少有3000多億美元的缺口。科卡列夫認為,問題在於,與中國合作的最後決定權不在各國政府,而在於歐盟政府。但美國對後者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美方不希望中國在歐洲強化自己的地位。
眾所周知,美國正推出自己的一體化項目。比如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當然,加入該架構的國家有著自己的憂慮。
比如日本擔心本國大米、豬肉和汽車生產商的利益可能受損。韓國目前還未做出是否參與其中的決定。首爾擔心,如果加入TPP,那麼與朝鮮的合作、參加歐亞一體化項目將受到阻礙。首爾大學亞太研究中心主任這樣認為。
不管怎樣,歐亞空間的一體化項目正不斷加速。作為對中國絲路經濟帶倡議的回應,蒙古國總統查希亞·額勒貝格道爾吉建議啓動俄、中、蒙三邊機制。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東亞和上合研究中心專家伊戈爾·傑尼索夫認為,蒙方倡議的目的在於利用鄰國的優勢,避免他們在蒙古市場上的競爭。
俄聯邦總統區域經濟一體化問題顧問謝爾蓋·格拉茲耶夫在會上指出,上合組織成員國擁有很多經濟資源,如果將其整合起來,將為整個歐亞地區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顯然,該過程當中可能遭遇美國方面的對抗。格拉茲耶夫強調說,客觀上,這些經濟進程將使美國失去壟斷地位。因此,華盛頓的政策正變得越來越具有進攻性。
本次會議的與會者們指出,由俄羅斯和中國倡議的歐亞一體化項目的目的不是為了封鎖美國,而是為了構建更加公平的世界秩序。在該秩序框架下,無論大國還是小國的利益都能得到公平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