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中東實現新突破

© AFP 2023 / KHALED DESOUKI中國在中東實現新突破
中國在中東實現新突破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鋪設了中國通往最不穩定的地緣政治地區。在他訪問沙特、埃及和伊朗期間,共簽署了52項合作文件。同這些國家所簽的投資、商業合作協議以及提供的優惠貸款,其總金額為55億美元。

投資並非是中國為加強在本地區存在而使用的唯一手段。北京非常巧妙而成功地避開中東國家之間的宗教和政治分歧,從實用主義出發平衡自己的利益。例如,同時把同沙特和伊朗的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在利雅得中沙簽署了14項合作文件,在德黑蘭中伊簽署了17項。習近平對沙特在也門的行動以及它在打擊“伊斯蘭國”的聯軍中所扮演的角色表示支持。而中國又是取消對伊朗制裁後上合組織中第一個支持它成為該組織正式成員的國家。

習近平親自出馬打造新絲綢之路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習近平親自出馬打造新絲綢之路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黃衛平認為,在三國首都簽署的合作文件擴大了中國在該地區的經濟利益。黃衛平說:“中阿之間要有合作這是肯定的。但是每次面對這種純粹的經濟、商業上的合作關係時,就會有人說中國要在某個地區有政治意圖。雖然我不敢說這對於未來的地緣版圖完全沒有影響,但是如果說中國是抱著政治目的來的,抱著改造地緣政治的目的去的,我認為這種觀點不符合實際。商業、經濟和政治有交叉,但是如果總是更多地突出中阿之間合作的政治意圖(而且這種觀點很多都是猜測),這對於未來的合作沒有意義。習近平主席也曾說過,“一帶一路”不是私家小道,所以中國在建立“一帶一路”的過程中,往往採取合資的辦法。使得合作雙方都收益,對雙方未來的經濟發展都有力。這樣看問題就比動輒就說中國要想在地緣政治上做一些甚麼改造要更符合實際。”

中國國家主席此次中東之行,是中國領導人在“阿拉伯之春”和敘利亞戰爭開始後對該地區的首次訪問。習近平提出的對話與發展,與西方的那種干涉地區內部事務、分化中東力量的政策迥然不同。現代東方問題研究中心專家帕霍莫娃就此指出:“發展概念本身,就與軍事干預以及干涉內部事務,截然對立。中國把發展看作是升級改造、發展基礎設施、科學、技術。與此同時,發展也被理解成,每個國家走自己的發展道路。也就是說,對中國來說,每個國家都有權根據自己的能力、傳統文化價值觀,根據這個國家的人民選擇的發展道路,去發展。建立阿中經貿合作聯委會,就是出於這個原因以及中國的這個方針。”

習近平提議中阿為信徒交流以及宗教界知名人士互訪建立常設平台。可以說,該倡議是中國為在不同文明間開展對話所做的努力的一部分。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專家費多羅娃就此指出,在伊斯蘭人眼裡樹立一個開放和包容的國家的形象,對中國來說從未像現在這樣重要。

費多羅娃說:“北京不僅想在伊斯蘭世界提升自己的威望,而且還想獲得某些用來提升在中東的影響力,以及影響包括新疆在內的中國穆斯林人的心態的某些新的工具。為了防止‘伊斯蘭國’的活動擴散到中國境內,為了鞏固新疆的穩定,習近平在此次中東之行中也採取了一些行動。其中包括,他會見了伊斯蘭合作阻止秘書長,而不同文明和宗教間開展對話的必要性,恰好是當前的迫切問題。中國對此給予高度重視。”

專家們還注意到習近平在五天訪問中所做的40多個主旨發言中的另一內容。中國在中東不找代理人,而是勸和促談。它不搞勢力範圍,不謀求填補“真空”,而是編織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網絡。從習近平的對話者的反應來看,北京的這一立場得到了阿拉伯世界的理解。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