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發胖引發討論:肥胖成全球健康焦點,應如何應對?

© Depositphotos.com / Macor年輕人發胖引發討論:肥胖成全球健康焦點,應如何應對?
年輕人發胖引發討論:肥胖成全球健康焦點,應如何應對?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4.09.2024
關注
評論
肥胖已成為全球關注的重大健康問題。近年來,中國年輕人群體的超重和肥胖率迅速上升,備受關注。近期一項研究發現,與肥胖相關的癌症發病率在中國顯著增加。中國專家向衛星通訊社表示,經濟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社會文化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動了肥胖率的上升。專家強調,政策支持、改善城市環境和加強學校教育等綜合措施對於控制中國年輕人肥胖問題至關重要。
近日,北京首都醫科大學內分泌學家楊金奎與合作者研究發現,2007年至2021年間,中國與肥胖相關的癌症發病率以驚人的速度每年增長3.6%,而與肥胖無關的癌症發病率則保持穩定。而且,這一增長在年輕人中尤為明顯,這突顯了改善公共衛生政策以解決中國日益增長的超重和肥胖率的迫切需要。相關研究8月23日發表於《Med》期刊。
楊金奎團隊分析了2007年至2021年間中國所有新診斷的癌症。結果記錄了超過65.1萬例癌症病例,其中約48%的病例被確定為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12種與肥胖相關的癌症類型。
楊金奎說:“如果我們不徹底改變肥胖的流行趨勢,與肥胖相關的癌症發病率將不可避免地繼續上升。這將給中國經濟和醫療體系帶來巨大負擔。”
最新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中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超過50%,18歲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34.3%和16.4%,6至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11.1%和7.9%,6歲以下兒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6.8%和3.6%。
Мальчик с лишним весом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3.12.2020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過50%
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徐小林教授告訴衛星通訊社,肥胖既是一種慢性的、進行性的疾病,也是一個棘手的社會問題。從生物學角度來說,它是由於生活方式和遺傳傾向等個體因素導致的能量過剩的結果。然而,這些個體層面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外部環境因素決定的,例如政策、經濟和社會因素。
徐小林教授強調,政府政策在肥胖控制中的作用不容忽視。他指出,“中國首部針對成人的肥胖防治指南於2003年發佈,針對兒童青少年的指南於2007年發佈。然而,這些指南提供了控制肥胖的基本知識和主要原則,並沒有強調外部環境和社會決定因素的作用。早年間對於肥胖問題的支持政策缺乏足夠的關注,可能阻礙了肥胖問題的有效控制。2019年,中國營養學會頒布了中國肥胖問題控制的綜合報告,強調了由政府主導、多部門合作的重要性。但是,中國目前仍然沒有將肥胖視為一種慢性病,因此其臨床管理並沒有被正式納入國家的三級醫療保健系統。缺乏政策支持和臨床管理規範仍然是中國控制肥胖問題中面臨的巨大挑戰。”
此外,經濟發展在推動肥胖率上升方面也起到了顯著作用。雖然經濟增長改善了食品安全和生活環境,但它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導致了能量攝入過剩、缺乏體力活動等負面影響。

徐小林教授指出:“在供應方面,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促進了超加工食品的大規模生產和銷售,使得美味但價格實惠的食品人人可及,例如含糖飲料、薯片等食品。在需求方面,經濟的快速增長創造了就業機會,增加了人均可支配收入,這些收入可以用於購買各種不健康的食品,以及汽車、家用電器這些節省體力的設備和娛樂電子設備。而且,以粗雜糧和蔬菜為主的傳統植物膳食模式轉變為以肉類、精制穀物、超加工食品、高糖、高脂肪食物為主的西方膳食模式。另外,由於機械化和自動化產品設備的普及,年輕人工作中的體力活動、家務勞動均減少,久坐時間增加。儘管目前中國年輕人群體中健身逐漸流行,但更多是利用閒暇時間,僅閒暇時間的體育鍛鍊可能不足以預防和控制肥胖。”

高校“減肥課”走紅:通過科學減重培養健康飲食與運動習慣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7.06.2024
高校“減肥課”走紅:通過科學減重培養健康飲食與運動習慣
生活在北京的“95後”上班族張先生對此深有體會,他觀察到周圍人中的肥胖人數明顯增加,而他自己也不例外。他表示,主要原因是“報復性飲食”,通過食物來緩解身體和心理上的疲勞。他認為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生活習慣問題,而是由於社會節奏過快、工作壓力過大所導致的普遍現象。

張先生說:“以前我不太喜歡吃辣的、甜食、燒烤和炸雞等高糖高油的食物,覺得它們不健康。然而,工作後每當我感到特別疲憊時,就會想吃火鍋,這些食物能夠帶來短暫的刺激。工作不到一年,我就胖了十斤。直到體檢時醫生建議我多吃蔬菜、控制飲食,我才意識到自己不健康的飲食已經對身體造成了影響。現在的戶外活動時間也非常少,下班後大多數人都是回家坐著刷手機,而不是出去散步、運動、打球。這主要是因為工作耗費了太多精力,大家沒法再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鍛鍊。這種生活方式非常不健康,導致視力惡化,脊椎和關節問題也隨之而來。”

此外,徐小林教授還指出,中國傳統觀念曾將超重的體型視為健康和富裕的象徵,這導致部分家長對兒童青少年肥胖問題的認識存在偏差。
他說:“特別是老一輩,認為‘孩子養的白白胖胖就代表著健康’。在年輕人中,同樣存在對體重錯誤認知的問題。儘管中國社會對女性身體意象的認知傾向於‘以瘦為美’,但一項全國性的調查顯示,有超過一半的超重或肥胖成年人認為自己體重過低或者是正常體重。這些社會文化因素,也是導致中國年輕人肥胖率持續上升的重要因素。”
肥胖問題已經是全球健康的核心議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2022年,世界上每8人中就有1人患有肥胖症。自1990年以來,全球成人肥胖增加了一倍多,青少年肥胖增加了三倍。2022年,有25億成人(18 歲及以上)超重。其中,8.9億人患有肥胖症。
有43%的18歲及以上成人超重,16%患有肥胖症。3700萬5歲以下兒童超重。超過3.9億的5-19歲兒童和青少年超重,其中1.6億患有肥胖症。
在應對肥胖問題方面,國際上有不少成功的經驗可供借鑒。專家建議,通過稅收政策、營養標籤、廣告宣傳等措施,可以有效遏制肥胖率的上升。
他舉例說:“墨西哥的含糖飲料稅導致其平均消費量在實施的第一年減少了17%。此外,2004年,世界衛生組織開始推廣在食品包裝上使用營養標籤,提供產品必需營養素的簡化信息,以幫助消費者識別和選擇更健康的食品,激勵製造商生產更健康的產品。而丹麥曾通過媒體發起一項推廣每天六份蔬果攝入的活動,發現在1995-2004年期間,4-10歲兒童的水果和蔬菜攝入量分別增加了58%和29%,11-75歲人群的水果和蔬菜攝入量分別增加75%和41%。”
聯合國報告:全球肥胖率在2010-2016年間從11.2%升至13.1%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5.03.2023
聯合國報告:全球肥胖率在2010-2016年間從11.2%升至13.1%
此外,增加社區綠地和步行空間,減少人們的久坐時間,在一些北歐國家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減重效果。徐小林說:“城市環境會影響人們的體力活動、久坐等日常行為。中國也可參考其他國家經驗,在進行城市建設和土地規劃時,充分考慮衛生部門的建議,增加城市內綠地面積、城市內步行空間和社區內活動區域。”
學校採取積極措施對兒童和青少年的飲食和體力活動行為具有重要影響。徐小林教授指出,目前全球範圍內已有超過35個國家針對校內銷售的食品制定了強制性標準。英國、新西蘭和美國都有政府資助的計劃,為學生提供免費的水果和蔬菜。在體力活動方面,中國也有著相應的政策推廣,目前在中國中小學實施了全體學生體能評估要求,增加了學生的體育活動時間。
他強調,針對學校的促進健康生活方式的舉措仍需完善,需要從生命歷程的角度促進兒童青少年健康意識,使其認識到,生命早期的健康相關行為會影響全生命週期的疾病風險,讓健康生活方式真正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Участник соревнований Кубка Большой Невы по зимнему плаванию в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1.12.2021
多媒體
冬季——鍛鍊的季節!
新聞時間線
0